青年社会组织研究:理论工具、核心议题与新生长点

作 者:

作者简介:
康晓强,中共中央党校 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北京 100091 康晓强(1982- ),男,福建惠安人,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教授,博士。

原文出处: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青年社会组织是青年组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议题。尤其是2006年以来,这一研究对象逐渐引起学术界的持续关注。在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2006-2016年的青年社会组织研究文献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嵌入性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社会网络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这四种研究分析工具,梳理了青年社会组织的科学界定、青年社会组织与共青团之间的关系、助推青年社会组织有效成长的路径选择三大主要研究议题,并从强化学理层面研究、类型研究、比较研究、内部结构性研究、“个案群”研究五个维度对未来新的研究生长点进行了研判,希冀为学术界深化研究提供基础性思想资源。


期刊代号:D421
分类名称:青少年导刊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199(2017)04-0062-11

       青年是社会的重要主体,青年社会组织是青年组织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研究议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迅猛,植根基层、扎根社会、贴近青年,在服务青年需求、引领青年参与、化解青年难题、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组织领域最活跃、最有生机、最具活力的类型;二是国外经验表明,在法国“五月风暴”“伦敦之夏”骚乱和中东北非的“茉莉花革命”等社会运动中,青年是参与的核心主体。如何有效地整合原子化的青年个体,青年社会组织是一个重要的组织化平台和载体。把青年吸纳和整合进不同的青年社会组织之中,尔后对青年社会组织进行有效引导,是确保社会安全的重要路径。在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迅猛成长之际,对其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爬梳、理性反思,从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基础性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当前,我国青年社会组织虽有一定发展,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相应,相关研究成果也处于探索、摸索阶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在专著方面,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文献系统,以“青年社会组织”为题名进行检索(2017年3月3日检索数据),只发现5本著作。①这些著作主要是基于实证调查、地方经验的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学理性、学术性不强。在论文方面,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检索,其中,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社会组织”(包括“自组织”“社团”②)为检索关键词,并使用逻辑词“并且”连接检索“青年”,检索时间设定为2006-2016年;然后对检索出的文献进一步进行筛选辨析,从中择取专题性研究论文79篇。下面,本文以这79篇专题性研究文献为样本分析目前我国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研究状况。

       (一)发表时间

       对论文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从2006-2016年的11年间,在期刊上发表的有关青年社会组织文献共79篇,年均发表约7.2篇。

       从样本文献的发表时间分布来看(见表1),其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2006年起的最初几年陆陆续续都有相关文献发表,但相对而言比较零散,文献的学理品质、学术层次还比较低,从2010年开始理论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比较集中、密集;第二,2013年以来相关文献陡然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2013年共青团十七大正式确认“青年社会组织”概念有相当大的关联。2013年6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共青团十七大报告中不再使用“青年自组织”概念,取而代之的是“青年社会组织”,并专门对青年社会组织工作进行部署。尔后,“青年社会组织”这一称谓就被正式确定下来,成为共青团系统固定使用的专门性关键概念。

      

      

       (二)作者身份

       从样本文献的作者身份分布统计(见表2)来看,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高校学者③是研究青年社会组织的“主力军”,占七成以上,这说明高校是青年社会组织研究的“重镇”,且在研究方法、研究取向、研究价值等方面起着引领作用;第二,2014年以来,一些地方的团委书记或共青团干部基于实践经验积极撰写相关文章,这些文献主要是针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举措进行梳理和总结,理论提炼程度略显逊色;第三,各级团校在青年社会组织研究方面的学术敏感性、理论热度、研究前瞻性稍显不足,没有发挥作为团校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三)课题资助情况

       从检索的情况看,79篇样本文献中仅有32篇文献获得各级各类课题资助,也就是说,不到一半(40.5%)的研究文献获得课题资助,说明青年社会组织研究尚未得到高度关注。在32篇受资助的文献中,获得国家级课题资助(既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也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仅有5篇,占15.6%;获得省部级课题资助的有7篇,占21.9%;获得厅局级课题资助的有17篇,占53.1%;其它有3篇,占9.4%(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受资助的样本文献中,获厅局级课题资助的文献占了“半壁江山”,主要是省级共青团的青年研究项目;而获省部级以上课题资助的文献还不到四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青年社会组织研究在高层尚未引起重视,亟待学者继续呼吁。

       (四)文献影响力

       文献影响力反映的是文献的质量指数,可以从文献的下载量、被引频次及其发表的载体层次进行测量。

       从青年社会组织文献下载量来看,其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中国青年研究》杂志是研究青年社会组织的重要杂志,样本文献中有7篇超过500次下载量的文献均来源于该杂志,这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其他学术期刊在关注青年社会组织这一新鲜事物方面尚缺敏锐性;第二,关于青年社会组织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2010年以后,这与上述青年社会组织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相一致。

       从青年社会组织文献被引频次来看,被引超过5次以上的文献数量较少,仅有9篇,学术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文献被引频次与下载量高度相关,被引频次高的文献大都是下载量多的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