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小常识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启蒙:0~3岁版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珍珍妈是一位小学教师。珍珍快1岁了,由奶奶和姥姥轮流照看,身体很好,十分可爱。不知怎么搞的,一天下午,宝宝突然发起高烧,流点儿小鼻涕,一测体温快到39℃了。珍珍妈有一些育儿常识,还沉得住气,先给宝宝喝了些水,又用温水擦了擦头部、腋窝和脚心,宝宝的体温好像降了一些。谁知几个小时后,宝宝的体温更高了,一家人都吓傻了,经过漫长的72个小时之后,最终确诊为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很常见

      烧出来的疹子

      幼儿急疹,就是人们常说的“烧疹子”“玫瑰疹”,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发疹性热病。它的特征是发热3天左右,热退后周身出现红疹,并很快消退。由于皮疹出现以前高热不退,症状和体征方面又缺少可以提供诊断线索的阳性发现,因而不易查出究竟属于何病,直到疹出热退或热退疹出才明真相。

      病毒传来的病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呼吸道传染。四季都可发病,春秋冬为多。仅在婴儿中偶尔流行。一生感染二次以上的病例很少。绝大多数患儿在半岁~2岁以内。

      宝宝刚出生时从母体已经得到一些抗体,可保护他们在半岁内不发生幼儿急疹等传染性出疹疾病。半岁后,从母体得到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的抗体还没有产生,加之免疫功能尚未健全,很容易受到病毒的侵犯。

      成人带病毒的根

      病原体是疱疹病毒,是由呼吸道飞沫传播的。如果宝宝接触了患幼儿急疹的小朋友,就有可能通过呼吸道被感染。但事实上,幼儿急疹的很大一部分感染途径来自于成人。成人感染了疱疹病毒时并不发病,也就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病毒感染,称为隐形病毒感染或隐形带病毒者。病毒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给宝宝,所以说,没有症状的成人是幼儿急疹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表现的症状

      潜伏期8~14天,起病急,无前期症状,体温骤升。呼吸道症状以咽炎最多,消化道紊乱,以食欲不振、腹泻较常见,颈淋巴结肿大较普遍,重症病例可见惊厥。皮疹大都出现于体温降低以后,为不规则、小型斑丘疹,直径2~3毫米,周围红晕,压之消退。皮疹多是分散性的,后逐渐融合。最初出现于颈部与躯干,很快波及全身。皮疹在3~4天消退,无色素沉着或脱屑。部分患儿软腭可出现特征性红斑。发热时,末梢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多核粒细胞降低,而淋巴细胞明显增高。

      幼儿急诊四认识

      1.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发热发疹性疾病。

      2.幼儿急疹多发生于春秋冬三季,无性别差异,高发年龄为2岁以下的幼儿,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

      3.典型临床表现是:①发热1~5天,体温最高达39℃或更高;②热退后出疹,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分布于面部及躯干,可持续3~4天;③其他症状包括眼睑水肿、前囟隆起、咳嗽、腹泻、惊厥等,部分患儿颈部淋巴结肿大;④患者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增高,最高可达90%以上。

      4.人类疱疹病毒6型和7型是引起幼儿急疹的主要病原,因为可以分别感染,也有可能二次发病。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主要是加强隔离、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

      幼儿急疹的鉴别诊断

      有4种发疹性热病需要与幼儿急疹进行鉴别诊断。

      1.麻疹:多有明确的麻疹接触史。眼、咽、喉有严重的卡他现象,颊内黏膜有麻疹黏膜斑。全身症状较重。皮疹在体温达最高峰时出现,在出疹初期热度持续不退。典型病程为“发热3天,出疹3天,退热3天”三阶段。

      2.风疹:风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风疹发热一般不高,特殊的斑丘疹出现较早,分布遍及全身,并多融合一处。耳后、枕部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较明显,易于鉴别。

      3.药物疹:有服药史。药物疹多融合一处,分布范围亦较广泛。幼儿急疹多见于躯干。停药后皮疹即消退。

      4.流行性疹热病:如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特殊的出疹性热病,似幼儿急疹,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年龄在3岁以上,比幼儿急疹多,大多数患儿出疹时体温并不降低,咽部多见疱疹或溃疡,并伴有显著结膜炎。皮疹分布于面部和四肢,都比较多。也包括手足口病,可见疱疹性咽炎,有手足和臀部特异性皮疹等。其他病毒感染所致皮疹有柯萨基病毒、EB病毒等感染,按临床症状及血清学检测可鉴别。

      幼儿急疹的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有2型

      1.发热期(肺胃蕴热)

      主证:突然高热、纳差、尿黄,或见呕吐、腹痛、泄泻、咽红目赤,但精神如常,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脉浮数。

      分析:本证为风热犯表,肺卫郁邪所致。邪犯卫气,正邪相争,故见高热、咽红。邪气犯胃,则见呕吐、腹泻、腹痛。因邪入尚浅,故见精神如常。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各10g,牛蒡子、桔梗、薄荷、芦根、竹茹各6。腹痛加枳实;泄泻加葛根、生扁豆;高热惊厥加蝉衣、地龙。

      2.出疹期(疹出热退)

      主证:热退身凉,周身出现麻粒样红色丘疹,针尖大小,从颈部延及全身,压之退色,一二日即消退,不留疤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

      分析:本证为邪热入营,迫邪外达所致。邪达于外,故见身热渐退。邪热外透,则见周身皮疹,疹色鲜红。

      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化斑解毒汤加减。生石膏20g(先下),玄参、知母、连翘各10g,牛蒡子、赤芍,生地各6g,淡竹叶、甘草各3g。皮疹痒甚加银花藤、白鲜皮;口渴便干加花粉。

      中药治疗4处方

      1.银花解毒汤:银花、青黛、寒水石、地骨皮、藿香、蝉蜕、升麻。本方对幼儿急疹早期及出疹期均可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