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的孩子由于认知、社交、自我控制、情绪调节、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所以他们难免会发生吵吵闹闹、分分合合。一会儿又哭又闹地发脾气,一会儿兴奋地又抱又搂;一言不合便争吵起来,出手伤人,也许一会儿孩子们雨过天晴又在一起玩…… 当孩子们发生不愉快或小纠纷时,多数家长会用一贯简单的方法和策略去应付,或是用无原则的哄劝,或是干脆数落孩子一番,或是顺着孩子说“不跟他玩,咱不跟他玩”,或是置之不理,任其发脾气摔玩具……这些不科学的方法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那如何应对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帮助孩子守护朋友圈呢?最关键的是,我们应该针对孩子发生的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应对策略。 “你要和她好,我就不和你玩了!” 小敏对练练和楚楚说:“我可以加入你们的游戏吗?咱们三个一起玩几好吗?”楚楚刚准备答应,可是练练马上说:“楚楚和我是好朋友,咱们不和小敏玩。你要和她玩,我就不和你交朋友了,以后不和你玩了!” 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情况在稍大一些的孩子们中发生的频率较高,尤其常见于女孩子之间。两个同样大的孩子一起玩挺好的,没有争吵,一切看似平静。但三个一样大的孩子在一起玩就不一样了,一会那两个好,孤立另外一个人;一会又和另外一个好,孤立其中一个。这种情况也许练练和楚楚是很好的朋友,不想让小敏加入破坏他们舒服的交往状态;也许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也不同,练练属于控制欲比较强的孩子,怕自己的“利益”受损,担心失去朋友,所以想紧紧“抓住”楚楚,孤立小敏;也有的孩子缺乏同理心,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只在乎自己的心理和需求,根本没意识到给别人带来了伤害。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切忌直接责怪和指责孩子,应该理性、认真分析背后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与人交往,守护孩子的朋友圈。 “你总是喜欢抢玩具,我们不喜欢你!” 周五放学了,小朋友们跑向大操场开心地追跑起来。只听见明明大声对毛毛说:“你总是抢玩具,我们不喜欢你,你别跟着我们。”原来毛毛平时总是爱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看见别人手中拿着新鲜的玩具便上去抢夺,甚至有时为了争夺玩具还动手打人…… 抢玩具这件事情在低龄孩子身上经常发生。这时候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看待事情,看见喜欢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另外,此时孩子的移情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关注到被抢孩子的情绪反应。 因此,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首先应该有一个认识,对于孩子们来说,交往冲突并不一定是坏事,不用太过紧张。其次,要理解孩子这种年龄特点和行为表现,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孩子。再次,先观察,然后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介入。如果孩子们自己能够解决,那就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反应、去思考和沟通,如果有打架动手甚至受伤情况就需成人介入。最后,要关注和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对此做出适当的反应,如可以问问孩子“你抢了亮亮的玩具,人家哭了,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等等。 “我们不和他玩,没意思!” 东东看着三四个小朋友在玩“滑山坡”,一个一个按顺序从上面踩着滑板车滑下来,玩得正开心。东东也几次想参与进去,可是动了几次脚步,又停下来,终于走到了坡下面想加入小朋友游戏。其中一个孩子上来对其他小朋友说:“和他玩儿没意思,我们去别的地方玩。”东东伤心地大哭起来。 在这里,孩子们说出的“没意思”有可能是指向东东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或是不受欢迎的性格特征。总之,从这里推断出,东东可能在小伙伴心目中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所以作为东东的家长一定要认真分析具体原因,准确找到东东问题的症结,帮助并引导东东学会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守护宝贝的朋友圈。 也许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在平时与小朋友的交往中想加入小伙伴的游戏但没有用合适的言语去发出请求,而是直接用肢体动作表达,难免引来其他人的不满。家长就要注重孩子语言的发展,处处都是教育情景,细心观察孩子的举动,引导孩子多表达,多与孩子交流。比如带着孩子出去玩,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想和心中的感受,学会表达自己,丰富语言用词。 也许孩子受大人影响表现出一些不文明、讨人厌的行为。这时,家长就需要警惕自身的言行举止,千万别让不良的行为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好习惯养成需要时间,但坏习惯一学就会,孩子们又极易模仿,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