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打扰,是成长的奢侈品

作 者:
在天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家人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1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现在的孩子很幸福,也很可怜。幸福之处,是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更多的关注;可怜之处,是因大多数的孩子都身处于被6个大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紧密围绕的状态之中,常常要被不同的信息轮番干扰。

      不被打扰,成了如今孩子成长的一种奢侈品。

      不要打乱孩子探索的节奏

      上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去逛商场,女儿敏敏看到有个儿童绘画区,便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绘画纸和公用水彩笔,坐下来开始认真地画画。旁边坐了另外一家五口,他们的孩子也在画画。后来我发现,那个孩子没一会儿就要哭闹几次,因为他的家人在不断地打扰他画画。

      “这里不对,应该画太阳!”“你赶紧画,怎么这么不专心?”孩子哭得最伤心的一次,是爷爷把他的画笔抢过去,在纸上涂上红色,还告诉他:“太阳就应该用红色,知道吗?”孩子哭喊着想要拿过自己的画笔,可父母却拉着他的手说:“爷爷在教你画。”

      没有一个人理会孩子的感受。

      期间,奶奶还多次打断孩子,让他学习其他小朋友的图画,“看到没有,别人画得多好。”孩子的眼睛早已不在画纸上,而是随着家长们的不断打扰而转移了注意力。

      不一会儿,敏敏完成了作品,继续画第二张图。而那个小男孩,比敏敏来得早,却一张图都没画完。也许并不是他不能完成画作,而是旁边的大人不断地把想法强加到他身上,打扰了他的自我探索,导致他的专注力被慢慢消耗掉了。

      我想,爷爷奶奶要是长期这样干扰孩子,这个孩子对绘画的兴趣迟早会被磨灭掉。当孩子不能专心去做一件事情时,作为父母,记得看看你是否过多地干扰了孩子的节奏。

      不要剥夺孩子的自我功能

      有一次过年,我们带敏敏回老家玩。餐桌上,当亲戚朋友看到2岁半的敏敏可以独自吃饭,并且吃得很专注时,他们都很惊讶,不断地问:你是如何教孩子的,为什么她可以自己吃饭?

      再看看其他带着孩子的亲戚,除了年龄较大的一些孩子外,其他的几乎都有1~2个大人去喂饭。要么抱着喂,要么追着喂,一餐饭差不多要喂1个小时。

      我说,我并没有刻意教孩子自己吃饭,只是让孩子“自由发挥”。她如果吃饱了,自然就会放下碗,我绝不会追着喂饭。其实,如果大人可以尝试着不再去喂饭,孩子很快就会独立吃饭,而且会越吃越熟练。

      可当我说这些的时候,亲戚们不但不信,而且有很大反应:“孩子不吃你就同意了,这怎么行?小孩子懂什么,你不喂的话他绝对吃不饱!”

      也许,这就是问题所在了。刚出生的婴儿,饿了都会哭着喊奶吃,可为什么两三岁的孩子会不知道饿呢?正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强迫着喂饭,从而打扰了他自己吃饭的节奏,才会丧失自己吃饭的能力。也许我们都从未想过,孩子可能是在以不吃饭的形式来反抗,告诉我们,他不想被打扰,他想做自己。

      孩子的个人意志,就是这样在我们成年人的打扰之下慢慢丧失的。类似的事情,每一天在每个角落都能够看到:喂孩子吃饭;逼孩子穿衣服;当孩子正在画画的时候,不断地告诉他要怎么画当孩子想自己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大人出于不信任或好心,主动帮他完成……

      网络上曾经有一个很火的段子:“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那时候大家谈得更多的是父母对孩子意志的强加。而这种强加意志的坏处就是打扰了孩子成长的节奏,孩子不能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冷,更不知道冷了自己去穿衣服。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距离孩子太近,过度包办代替、过度控制、过度指责,就构成了对孩子自我功能的剥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很多人格不独立的表现,好像一定要有人补救性地帮他做点什么,他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很多人会觉得,我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是爱孩子的表现。但是,很多人都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下,他是否需要这些,他是否有主动请求你帮助。等孩子稍大一些的时候,你又是否为此评价过他:我家孩子从来都不主动吃饭,画画的时候很不专心。

      如何做到陪伴又不打扰?

      孩子会渴望独立的空间,渴望可以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如果我们做父母的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无法放下“都是为了孩子好”那种密不透风的爱,我们就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打扰了孩子成长的步伐。

      所以,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情。

      比如,当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子想去拿一个玩具时,他真正需要的,不仅是拿到那个玩具,更是自己去完成拿玩具的过程。如果此时,你出于“好心”主动帮孩子,替他拿了玩具,你很可能就打扰了他尝试独自探索这件事情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孩子的能力是专门培养的结果,其实恰恰相反。越是被培养的孩子,他的个性和能力发展就越容易受到限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就说过,不限制就是培养,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会活得更正确、更好。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

      当孩子尝试着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时,我们只要在旁边陪伴着,守护着他,然后看着他独立完成,就足够了。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他探索的过程中,帮他排除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当他遇到挫折向我们求助的时候,给予他必要的帮助和情感支持。

      我们常常把“做什么”视为爱的表现,但很多时候,父母“不做什么”才是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