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意义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泽应,男,湖南祁东人,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出并深度阐发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是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深度把握以及全球各种危机难题的治本之策,揭示了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国与国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命运休戚相关、福祸一体、生死与共的关系,要求摈弃以往那种全然不顾他人、他国正当利益的利己主义和非此即彼的零和思维,建设一个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有着深远而深刻的伦理创化意义,不仅为建构健康、公正、合理的全球伦理奠定了价值基石,为发展平等、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伦理矗起了精神大厦,而且为创造包容互鉴、和而不同的人类伦理文明提供了义理支撑,凸显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建纲立极、创业垂统的伦理神韵和价值。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17)04-0005-10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既能满足中国崛起和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又能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所彰显的伦理智慧、文明精义受到越来越多外国政要、商界精英和学界领袖以及平民百姓的高度认同,已经写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的《非洲发展的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那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到底具有什么样的伦理创化意义,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多元多样且价值冲突不断的时代凝聚大多数人的价值共识并成为一种新型伦理文明的理论基石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无疑是关乎人类整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大本大源问题,涉及全球伦理的整体架构、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的内在要义和人类伦理文明的发展趋势等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性、枢纽性和决定性问题,也是立于中国伦理文明基础之上为当今世界开出的伦理良方,为结束零和思维、抛弃利益对抗、建构和谐共生的世界伦理文明提供了价值目标和行为指南,具有伦理文化革故鼎新和建纲立极的创化意义。

       一、奠定健康、公正、合理的全球伦理的价值基石

       全球化是当今人类正在经历并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集生存境况和发展趋势于一体的连带性运动和社会化过程,它以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全球性流动以及时空压缩、传播快捷、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在场与缺场纠缠在一起,让远距离的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与地方性场景交织在一起”①,从而使得整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特别是“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更以一种非常深刻而又强烈的力量迫使人们调整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以适应其发展的要求,不仅引发生产关系的大变革,而且重塑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

       全球化在带来世界各国经济共生共振和共享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深刻而严重的全球问题,诸如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经济增长率放缓和失业率的上升,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全球化引发的全球性问题和风险,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及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等关系,使得现代社会发展由一种确定性的规划变成不确定性的冒险,导致民族精神和家园意识日趋淡化,人在世界的意义被同质化的倾向所代替。全球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使得个体成员每每产生难以适应的焦虑症,进而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在全球化所束集的高容量高密度的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体的身份成为一种跳跃(hopping)、即时的东西,身份的识别及其认同面临来自自身、他人和社会集体的种种危机。全球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成为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它在确证和实现人的发展的同时也使得阻碍人的发展的问题全球化了,全球化的吊诡、陷阱和危机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应运而生,而且始终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纠缠在一起。全球问题是决定人类共同命运而又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迫切需要有破解其难题同时又能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高超思路和有效对策,迫切要求建构既能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又能引领其健康发展的全球伦理。

       面对着全球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建构一种健康、公正、合理的全球伦理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思考与行动选择。全球伦理最先是从思想界发起共同倡议,然后被政治家和国际组织所重视,在上个世纪曾经一度盛行。1988年在美国巴法罗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国际人道主义和伦理学理事会以及第十届国际人道主义和伦理学会世界大会上通过了《相互依存宣言: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该宣言认为“我们的地球是相互依存的民族一国家构成的,无论在这个星球的某一部分发生什么,都会影响到其余的部分”,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世界共同体都有高度的责任”。②这是从人道主义角度向世界倡扬的全球伦理,凸显了全球化对人之命运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人们对相互依存关系应有的道德觉醒和道德责任意识。与此同时,德国神学家孔汉思也在宗教界倡议建设全球伦理,1990年2月,他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作了主题为“为了生存,我们为什么需要全球性伦理标准”的报告,并于当年出版《全球责任》一书,倡扬建构全球伦理。后来他又与库舍尔共同起草了世界宗教议会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该宣言于1993年8月在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议会上获得通过。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宗教界人士六千五百余人参加会议并聆听了宣言的当众宣读。该宣言强调指出,“没有新的全球伦理,便没有新的全球秩序”,并认为“全球伦理,指的是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③孔汉思还单独出版了《世界伦理构想》的著作,对建立全球化时代的世界伦理及其必要性作出了自己的论说。1995年,在德国前总理勃兰特(Willy Brandt)的领导下,世界管治委员会(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发表了《天涯若比邻》(Our Global Neighborhood)的报告,倡导建立一种“世界公民伦理”(global civic ethics)。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出“世界伦理计划”的立项,并于同年3月和12月分别在法国巴黎和意大利拿波里举行了两次会议。应当说,这些关于全球伦理的宣言、倡议和构想整体上具有应对全球化挑战及其问题的针对性、现实性,所以赢得了相当一些国家甚至联合国的认同。但是,这些关于创设全球伦理的构想整体上带有草创性和倡导性的色彩,特别是对如何有效应对全球化挑战、建构平等互助与面向未来且能涵容中西方共同诉求和人类整体利益的全球伦理价值观缺乏应有的思考和务实的行为举措。因此,如何建构真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全球伦理,仍然是一个未竟的课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