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夏天,小儿子Sean选择去了一个学习作曲的寄宿夏令营,回来后高兴无比,还创作出一首近4分钟的四重奏小曲子,让我们全家都对他刮目相看,觉得老幺也长大了。 唯有一件事让他耿耿于怀,就是他的一位室友S同学对他“不友好”,在夏令营期间会时不时地对着小Sean作的曲“说教”一番。我看得出,小Sean对这位小伙伴怀有复杂的心理,他既觉得S同学在专业上领先自己,同时又对S同学的一些不给面子的言语非常不爽。我明白Sean正在经历一种叫“妒忌”的心理过程。从8月起一直到12月,他一直在重复地对我说:“妈妈,我恨他,明年不要再和他住同一个房间了!他最好不要再来夏令营了,我不要再见到S了。” 听着小Sean的抱怨,我评估了一下我可以为他做什么:第一,可以选择去阻止他抱怨,告诉他这样想问题既不健康也不善待他人;第二,可以选择教训他,告诉他这样做不被允许,因为不道德。但最后我决定让小Sean自己选择如何面对他的负面情绪和解决自己的一些心理问题,当然我给了他两个建议:第一,可以直接写信给夏令营的老师,告诉他们自己对下一年室友的选择,但他必须如实告诉老师选择的真实理由;第二,多了解一下S同学,现在到明年7月还有大半年,说不定对S同学的看法会改变的。 对第一个建议,小Sean支支吾吾地说他会写信给老师,却始终没有去做。有一天,在不经意间我发现他在You Tube上浏览音乐大师和学生们的演奏作品,于是我有了一个新主意,我建议他去看看S同学是否也开设了自己的小站,去了解一下他在做什么。没想到小Sean很快告诉我S同学真的有自己的音乐小站,而且还把自己最近的钢琴演奏视频和作曲的作品放在了网页上。开始时,小Sean-直在我面前评论S同学的钢琴演奏指型不好,乐感也不好,等等,但慢慢地我听到的负面评论越来越少。过了两周他突然对我说:“妈妈,我觉得S进步好大哦。我想通了,我应该与他交朋友。”这时我们俩正走在大街上,我笑眯眯地拉起他的手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发现其实我可以向他学习很多的,真的,他好强哦!当然我们也可以互相学习,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一起考上了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他作曲,我指挥。” 小Sean已到了不太愿意妈妈拉他手的年龄了,可是那天在大街上,他让我抓住他的手,而且不停地讲他脑袋里装着的未来“故事”。我好开心,因为我没有动用“一枪一弹”,没有批评、责骂,而是引导他想办法理性地看待自己和同学。我们花掉的只不过是几个月的时间,却赢得了一场选择爱谁、恨谁的“思想斗争”。 第二年,夏令营又开始了,我们来到营区,小Sean第一个寻找的就是S同学,可是让他失望透顶的是,S同学却没有来。我想象着,如果S同学来了,小Sean会怎么去与他“和好”呢?我相信在小Sean的心里,他早就有谱儿了,否则不会那么自信地奔跑着去找S同学。我也相信,总有一天,这两个孩子还会再相遇,到那时,他们内心所拥有的力量会更强大。 “让孩子在错误里再待一会儿”,犹如感冒了不要急于吃抗生素一样,让自身的抗体发生作用。这就是试错,不让孩子试错就如同从不让孩子生病,但一旦生病了,则无药可救。 试错的另一个好处是,让孩子的思维变得自主,他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做主,更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通过试错孩子会明白一个重要的道理:每个错误都会让自己承受负面的代价,比如,小Sean就意识到,因为自己的一点点自尊心而失去了向S同学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交到一位好朋友的可能。而让小Sean经历这份失落,再感受到的启迪一定比我当初责备他或为他讲一通道理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