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晓光,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原文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本源与基础。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应坚持如下原则:意识形态教育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原则、理论研究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原则。可遵循如下理路:难度呈梯度、层级式的教材建设是推进学科建设之基石;围绕教材建设,有层次的递进式教学过程是推进学科建设之阶梯;培养一支精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学科建设之支柱。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7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7)06-0054-00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本源与基础

      从世界范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显性学科来设立,这是中国特色,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有学者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有这样几个显著特点:明确的意识形态教育、显性课程设置、专业的教材体系、专门的师资队伍、专业化的课程资源。[1]而其中的“意识形态教育”是第一位的特征,“意识形态教育”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有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研究置于核心地位,才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以下简称《通知》),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首先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若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与掌握,就是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就“不可避免地会沦落为纯粹的教育技术学,成为无所负载而驶的‘空车’”。[2]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是这一中国特色学科的底线。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构成的。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而基本的特征,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3](P464)因此,要完整准确地掌握作为有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就要把握、精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只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才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始终注意马克思主义原理总体的联系。列宁在1917年《给同志们的信》中就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非常深刻的和多方面的学说。因此,在那些背弃马克思主义的人提出的‘理由’中,随时可以看到引自马克思著作的只言片语(特别是引证得不对头的时候),这是不足为奇的。”[4](P407)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更是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5]

      总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源与基础,只有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真内涵与深刻意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作为中国特色的学科、具有意识形态教育特征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疑是其建设的本源与理论基础。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坚持的原则

      1.坚持意识形态教育原则

      如上所述,作为中国特色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具有意识形态教育特征的学科。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根本性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定位。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究其根本,即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才能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意识形态性,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并提出了“两个巩固”的思想,即“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这些表述阐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地位与性质,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在推进中国社会发展、凝聚百姓人心中的强大推动作用。习近平还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6]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是意识形态工作重要的推进路径,就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应该培育大局思维、大势思维,即:学科建设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面临的重大现实社会问题、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局;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明确而清晰地标示中国应该坚持的方向和道路。

      2.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原则

      所谓“学科”按照其本义为:“(1)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例如自然科学部门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部门中的史学、教育学等。(2)教学科目。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如普通中、小学的政治、语文、数学、外国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音乐、图画、体育等。”[7](P1126)按照这种定义,每一个学科代表着一门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不同学科构成不同的知识体系。伴随着学科划分日益明确和深化,在高等学校,学科概念逐渐演化成依据某一学科人才培养目录而形成的知识领域和人才培养领域。[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