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7)03-0096-06 一、引言 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哲学家齐泽克(Slavoj
),被认为是晚近三十年欧陆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之一,齐氏本人也毫不避讳地以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进行学术写作与公共发言。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进行辨疏的话,齐泽克对马克思的继承主要是政治性的,集中在对(全球)资本主义秩序的激进批判上。质言之,对于齐泽克而言,马克思的贡献在于提供了“正确的假说”,这个假说之价值不在于它最终能够被实现,或者人们相信它可被实现,而是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全球资本主义之外仍具替代性的一个“好的理想”。① 然而,齐泽克同马克思的思想链接实则还有一条隐暗的羊肠小道,站在这条通道上的关键人物就是拉康(Jacques Lacan)的好友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本文旨在梳理出齐氏在哲学层面上经由那位著名的“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②而对马克思构成了一个隐秘继承:通过其近三十年发表的英文著述,齐泽克哲学贡献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对黑格尔主义辩证法的激进重述,而这个重述——尽管齐氏本人未予承认——恰恰是由科耶夫奠定了实质性的基础。 二、否定与革命:科耶夫的辩证法 众所周知,波普(Karl Popper)在其名著《开放社会及其敌人》里,将黑格尔视作柏拉图的“直接追随者”,“代表了柏拉图与现代极权主义之间的‘缺环’”,并将“黑格尔的成功”称作“不诚实时代与不负责任时代之肇始”。③而科耶夫之黑格尔解读的关键贡献,就在于在学理层面勾勒出这样一种可能性:黑格尔可以并不通向现代极权主义,而是经由马克思这个通道而能够被激进化。 科耶夫捕捉到了,否定(negation)是黑格尔—马克思式辩证法之核心环节。对于科耶夫而言,马克思从黑格尔处继承的思想遗产便是:事物要在历史中前进,就一定要有压力和冲突。故此,科氏把这个论题凝括为:绝对(the Absolute),存在于否定中。人的自由,就在于“否定性的行动”——否定既有的给定之“是”。而这种辩证性的斗争,是值得“冒生命之风险”“战斗至死”的。科耶夫引用黑格尔的原话:“个体性在否定基本现实的有效行动中呈现自身,这个行动在下述程度上有效——它辩证性地克服给定的‘是’。”④ 自由,从谢林、黑格尔、马克思到科耶夫,就等同于本体论层面上的否定性。科耶夫强调: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的存在是一个否定性。否定,总是对既有“给定”(既有的“世界”)的否定;而动物没有“世界”,是以不需要去否定。故此,否定,就是对日常秩序的给定性(given-ness)说“不”,对“是”的肯定性(一切事物“是其所是”)说“不”。科耶夫如此定义自由:“自由不在于在两个给定物之间做出选择,它是给定的否定。”作为否定行动的自由是一种创造,因为“否定给定之物而不终结于无,就是产生某种尚未存在的东西;这正是所谓的‘创造’”⑤。换言之,生活中一切的给定都是被设定,因此,一切给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取消(否定)。在这个意义上,自由就是从“是”走到“不是”,并在这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是”;或者说,从“to be something”走向“to be different”“to be something new”。科耶夫推出以下公式:自由=否定性=创造性。 古典的形而上学里不会有“创造”,而只有“发现”;“创造”是基督教神学的一个思想遗产。基督教的道成肉身,在科耶夫这里体现为“否定性的肉身化”。而作为一位马克思化的黑格尔主义者,科耶夫把黑格尔笔下的“精神”进一步同基督教(上帝、圣灵)区分开,精神的辩证运动变成一个彻底的人类学运动:历史是人用行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之结果;而人,就是否定性的肉身化。 与之相应地,科耶夫亦排除了自然的辩证法维度。对于黑格尔本人,辩证法同时对应于“精神”与“自然”,它们的运动与改变均是以辩证的方式进行,辩证“总体而言是现实世界内的所有运动、所有生命以及所有活动之原则”。⑥但作为黑格尔的重要阐释者,科耶夫彻底拒斥自然本身就具有辩证结构这一论题,而侧重强调只有人参与其中的世界才会呈现出辩证结构(辩证法只对应于“精神”):在黑格尔这里,一个概念自己就会发生辩证运动(因其内含矛盾),而在科耶夫这里,必须有人的参与(尤其是人的否定性实践),概念才会发生辩证上升的运动。 在科耶夫的辩证视野下,人的自由正是体现为:他/她能拒绝被定型、被定义、被给定。人的核心是“空无”,这个核心驱使他/她除去各种“是”,并使自己成为自身和世界的改造者。正是通过自由(否定性、创造性),人改变自己的“是”,直至历史终点(抵达真理王国),人不再需要进一步否定自己身上的各种“是”。去成为自己所“不是”(“成为他者”),不再需要也不再可能。在科耶夫的前辈马克思那里,这个历史终点便是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在科耶夫的学生福山(Francis Fukuyama)这里,该终点就是自由民主与资本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