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已逐渐成为引领全球新工业革命的“加速器”,而创客空间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创客”,国务院于3月11日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的文件。2016年4月9日,中美创客论坛在山东青岛开幕,中美两国创客在论坛交流互鉴,碰撞创新“灵感”,交流创业心得。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领导人峰会在创客之城——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杭州创客空间运作的“人才+资本”、“科技+金融”、“教授+团队”模式是其创业创新浪潮的鲜明例证。发展、壮大创客空间,不仅可为中国创新服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而且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体现,更是有效培育新动能的有力支撑。有鉴于此,研究创客、创客空间的运作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比美国的众创空间,对我国创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创客与创客空间:基本内涵与发展逻辑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力量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并非紧紧局限于政府、企业、科研组织,那些具有强烈创新意愿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社会个体,亦可被视为“创新的基本力量”,创客就是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创新个体形态”。“创客”这一概念源于“Maker”,此词语内涵源于《连线》杂志原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1]创客是指受兴趣、偏好等“正能量”的影响,而尽可能地把一系列新创意、新思想、新理念、新想法逐步转为现实产品的人。通常而言,创客群体包括一种积极主动的文化、态度及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创客是偏好创新的个体集聚一起,将个体偏好与追求的事业进行密切联系甚至结合的“楷模”。创客是与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紧密关联,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的一个崭新概念,此内涵从现代意义上讲涉及的两点核心问题:(1)就产业范畴界定的视角来讲,创客与制造业的创新活动存在较为紧密的关系,实际上很多创客所从事的创新活动领域集中于高端制造业。(2)就创新范畴界定而言,以往创新范式背景下立足于技术供给、科研人员、实验室“三位一体”的创新活动,正逐步发生革命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活动已逐渐变为立足于消费者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平台”、消费者有效参与,以及开放式、多样化创新为基本特点的创新模式,创客可陆续形成新的“裂变效应”,越来越多的个体能借助于非常完善的创新生态系统,高效实现较为独立的创新产品。 任何创新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会涉及差异化行业、领域的人群,这些人群具有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情怀”,所谓多样化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指具有互联网、云计算、数字技术制作的知识和技能,而创新“情怀”则是指具有饱满的创新热情并愿意扩散知识甚至一定的技术和信息,更凸显合作、实践意愿,且乐于共享创新发展的成果。[2]就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能从“双重视角”对创新理念来源进行系统认识与把握;就精神来源的视角来讲,绝大多数创客非常注重“车库精神”,热衷于将崭新的思想、想法运用于实践之中,并逐步将其在现实中“立体化”;就实践发端的视角而言,创客基本理念凸显为,大力推动发明创造不受限制地商品化和商业化,且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均可完成这项实践活动。创客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创客运动的普及化实践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其间必须依靠相对有效、发展较为完善的创客空间。创客空间主要是创客集聚的场所或实验室,有助于创客对知识进行分享,且能不断强化彼此间联系,进而实现充分合作,并最终为不断创造新事物提供空间载体。这些场所或实验室一般采取社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3]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创客空间的发展经验来看,创客空间与正式的组织结构有所不同,主要体现为与开源软件、硬件、数据等要素相关的一系列共享技术、治理过程甚至某种价值观。 创客空间作为创客进行创业创新的空间载体,逐步兴起与发展,有以下特点。(1)社区“高度自治”。创客空间作为创客空间的基本运作单元、空间载体,依托于社区的“高度自治”实现高度发挥,被看成是“开源社区”,在空间结构上更为强调以工作流程为中心,工作室、大学、社区活动室等均可被视为“创客空间”。基于本质的层面而言,只要能推动创客聚集并拥有一定的设备,可以自由、充分地进行创意交流和分享成果,都可被视为“创客空间”。(2)高度尊重创客及其创意。创意向来被看成是创新的基础,而创客与创客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密切沟通主要体现在创新理念、创新设计、创新成果分配等领域。(3)创客创新模式的高度动态性、开放性和集成性。创客之所以能集聚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同其具有共同爱好有关,因为创客源自不同的领域,在经过知识、创意有效沟通、交流甚至分享后,完全能产生具有典型的“跨领域”特征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崭新的智慧和理念,充分依靠协作、合作的方式,促进大量资源有效整合,最终在创客空间中逐渐形成呈现共享、合作特征的现代文化范式。(4)创客创新的低成本性。创客空间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突破传统创新空间的束缚,大幅度降低创新成本。(5)利益非排他性。与商业不同的是,创客较为注重创新资源的分享。[4]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创客目标具有多元性的特征,通常意义上的利益追求并不被看成是创客的“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