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国民经济与物流业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国民经济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物流需求规模和结构;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产生新的增长极。本文选取我国1991年-2015年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和货运周转量数据,建立了相应的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国民经济与物流发展的相互关系。 2 物流与国民经济相互作用理论基础 2.1 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决定性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决定物流需求。经济发展水平与物流市场容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越高,消费需求即从大众化转向个性化,从对商品的需求转向对服务的需求,对物流的需求量越大,物流费用支出也越多。 (2)经济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供物质保障。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提高,会促使货运量和运输里程的增加,进而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从而使地区能将一部分财政收入用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会促进物流业的增长,使物流从业人员增多,提高地区就业率,进而地区生产总值随之提高,带动物流产值的提升。 2.2 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物流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现代物流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物流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新型商贸企业及业态的发展,而且能够促进运输服务方式的创新和传统运输企业的发展,作为新兴产业门类,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1]。 (2)物流发展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升经济质量。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和大交通。与之相适应,必须有现代化物流体系作为保障,完成生产和消费者之间的供应链一体化。现代物流含有的先进组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科技智能、信息手段、专业人才等都是经济发展正常进行不可或缺的。同时,随着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将有所提高,社会和个人福利水平得到提升,经济稳定程度进一步上升,经济整体水平得到改善。 3 分析指标及其发展 能够体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的指标比较多。本文选用GDP来衡量经济整体发展水平,选取货物周转量来体现社会物流需求,货物周转量是各种运输工具所运输货物的距离与运输量的乘积之和。 选取我国1991年-2015年的GDP和货运周转量数据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我国GDP和货运周转量基本保持上升的趋势。但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计算我国GDP与货运周转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周转相关性分析见表1,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9,物流需求与国民经济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但是,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图1 1991年-2015年我国GDP和货运周转量变化曲线
4 国民经济的物流弹性 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国民经济与货运周转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不同模型之间输出结果的对比,来选择拟合程度更高的回归模型,不同曲线拟合结果见表2。
通过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回归结果,得出二者的最优拟合曲线为三次方程,拟合曲线如图2所示。三次方程表示为公式(1)。
式中,Y表示GDP,X表示货运周转量。国民经济的物流弹性是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流需求增长率之比,表示为公式(2)[2]。
图2 GDP与货运周转量回归曲线
国民经济的物流弹性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dY/dX是物流边际效应,而X/Y是物流效率。国民经济的物流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民经济与物流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当E>1时,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物流的增长速度,物流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物流也成为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当E=1时,国民经济与物流业同步增长,物流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当E<1时,物流的增长速度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物流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状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