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昌文(1964-),男,甘肃环县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经济增长和国企改革等方面的研究,cwzhao@drc.gov.cn,北京 100010;朱鸿鸣(1985-),男,四川大竹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金融改革、货币政策和增长战略等方面的研究,zhuhm@drc.gov.cn,北京 100010

原文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转型将是一场“持久战”。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至少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重塑创新导向型的社会报酬结构,二是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三是建立市场友好型的国有经济。本文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从上述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近年来,中央经济政策的思路越来越明确。从2013年提出的“三期叠加”,到2014年的“新常态”,2015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初步确立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政策框架”的重要判断,都说明了中国政府已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把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必须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必须贯彻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其中的核心逻辑就是,“战略上坚持持久战”。

      要取得经济转型的成功,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中国未来5—10年的经济前景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是“反转论”,二是“崩溃论”。作为新常态下增长战略的“持久战”,是与经济“崩溃论”和“反转论”相对立的观点。“持久战”并不是指经济形势长期萎靡甚至一直走下坡路;相反,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前景向好,且不会陷入“长期停滞”。从实践层面来看,“持久战”不是“等”“熬”“忍”,而是包含了一整套克服当前困难,争取经济长期向好的战略战术安排。比如,坚持增速阶段论,以短期换长期;打好歼灭战,彻底治理经济污染;维持体制可改革性,释放后发优势;塑造有效政府,依靠有为干部;在全球视野下坚持“持久战”等。

      经济转型的核心是结构调整和增长动力的转换,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本文详细论述了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如何建立一个创新导向型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第一,重塑创新导向型的社会报酬结构;第二,保持较强的企业纵向流动性;第三,建立市场友好型的国有经济。

      一、从创新视角认识经济结构

      (一)创新及经济结构

      创新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本文所指的创新主要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创新,具体到某个微观经济行为,则是指提供一种新产品或新服务,既包括一种新知识的发明,又包括将这种发明成功地引入市场的活动[1]。这一定义在科技界也有一定共识。比如,3M公司的发明家Nicholson博士认为,科研是把金钱转化为知识的过程,创新则是把知识转化为金钱的过程[2]。又如,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李凯[3]也认为,创新和研究很不相同,在流程、成功标准、所需能力,以及成功原则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关于经济结构,虽然已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即“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种成分、各个组织和社会再生产各个方面的构成,以及他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4],但一旦涉及具体问题,经济结构的内涵却异常丰富。近年来,在关于中国经济结构失衡及调整的广泛讨论中,经济结构至少包含不下十种被广泛使用的含义。比如,需求层面的内外需求结构,投资消费结构,投资内部结构;产业层面的农业—非农部门结构,三次产业结构,传统—新兴产业结构;供需关系层面的产能过剩;以及区域结构,城乡结构,金融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

      然而,以上对经济结构的理解并不是创新视角下的经济结构,这是因为,很难将一个经济体的内外需求结构、投资消费结构、区域经济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金融结构与其创新活力及创新能力关联起来。尽管非农产业比重与创新相关,但非农产业比重的上升通常意味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中国非农产业的比重现在已经超过了90%,但这并不能揭示未来中国创新的源泉所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及其比重的上升意味着创新,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是创新。显然,要找到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的线索需要引入新的视角。

      (二)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

      为此,本文引入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的划分[5]。类似地,Murphy等[6]进行了生产性部门和寻租部门的划分。生产性活动与技术进步、创新和财富创造更相关,非生产性活动更多的是与财富分配相关。在一个经济体中,若企业家才能等创新要素更多地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中,则其创新能力强;若创新要素更多地配置到非生产性活动中,则其创新能力弱。同时,社会报酬结构影响企业家才能配置。在这个意义上,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就是有利于创新要素配置到生产性活动、而不是配置到非生产性活动的经济结构或社会报酬结构。

      本文在Murphy等[6]的基础上,将非生产性活动对应到具体行业中。考虑到当前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资产泡沫严重等问题,笔者认为,金融业、房地产业所代表的主要为非生产性活动,而实体经济部门,如工业所代表的主要是生产性活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金融尚未发展过度,且不存在显著的房地产泡沫时,并不能在整体上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归为非生产性活动。当然,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并非都能与各个产业一一对应。比如,散户参与股市,居民参与高息非法集资,炒房者参与房地产市场等非生产性活动,都难以直接归入金融业或房地产业。但是,这些活动总是与金融业及房地产业的运行态势或股价、房价等资产价格息息相关。“脱实向虚”就是生产要素脱离生产性活动,向非生产性活动配置。

      仅有生产性活动与非生产性活动的划分并不足以揭示创新导向型经济结构的全部。由于聚合生产要素的企业及企业结构不同,创新能力和活力也显著不同。为此,还可以从企业结构的视角讨论经济结构:一是规模意义上的企业结构,二是所有制意义上的企业结构。规模意义上的企业结构并不是指大中小企业的比重,而是一种动态结构,用于描述大企业的变动率,以及小企业成长为大企业的可能性。所有制意义上的企业结构并不特指国有及非国有企业的比重,还包括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如两者之间的合作是否顺畅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