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青年信仰教育

作 者:

作者简介:
万资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9)。

原文出处:
科学社会主义

内容提要: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加强信仰教育,重视信仰教育的青年维度,科学理解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教育,就必须着力构建并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魅力、回归生活世界、拓展比较教育、深化实践教育,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青年的共同信仰。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崇高的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未来社会的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念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等等。这一系列相关重要论述表明,必须加强信仰教育,在青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青年的共同信仰。

       一、信仰教育的青年维度

       我们知道,所谓信仰,是指个体对某种理念或主张极度相信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且自觉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的一种最深层次的精神状态①。实际上,作为人类精神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对人类行为具有特殊的指引作用。正如克莱尔所说:“人是为了某种信仰而活着”。人们追求信仰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生存意义的过程。然而,人不仅要有信仰,还要有科学的信仰。因此,对青年来说,有无信仰以及信仰的正确与否都将关系到他们能否担当历史重任,能否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然而,信仰的获得是后天习得,于是,在人类的教育活动中,就有了一个特殊的部分——信仰教育。

       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传授或技能培训,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信仰教育实质上就是理想信念的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在青年中之所以可行,就在于青年的未完成性和创造性。西方心理学家威廉姆·詹姆斯认为,信仰的最终的检验标准不是它的起源,而是它的整体的功效,在于它对人的生活和性格产生什么影响。他认为,富有生命力的信仰可以促使信仰者“改变他的生活,并进而改变他所依赖的外在世界”倘若“外在世界”的“改变”取得了正效应,那么这种信仰将得到确“信”。②可见,信仰教育正是通过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体现了对青年的一种终极关怀,而这正是我们在青年这一特殊阶段实现自我和创造世界所需要的。

       “信仰乃是人类存在的一种生存方式。”③信仰教育的伟大之处也在于不断引导我们的青年不断超脱个体“小我”的困境并最终满足青年们的情感需求以及对世界的解释、人生意义、基本价值观和理想追求。青年信仰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引领青年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任何信仰,都将赋予信仰者一种解释世界、赋予世界以意义和价值观的心理倾向。这样一种心理倾向不仅可以确定青年对世界的认识、理想、道德立法和最高目的,而且将使青年的人格在不同的行为中保持着内在的一致。为此,德国哲学家沃夫冈·布雷钦卡认为,从经验心理学的意义来看,信仰是从情感上对一种科学无法证明的学说的有意识认可的精神过程。④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理想世界”的形成过程。同样,青年在未完成和自我创造的阶段更需要为他们确立一种“理想世界”以作为对其所处现实世界的补充。信仰教育对于青少年启迪理想与智慧,走向自我完善具有特殊的意义,是对青年健康成才的终极人文关怀。

       可见,青年的信仰教育是一种有别于知识技能类教育的特殊教育,它主要是将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以满足青年需求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这既是基于青年对生的诉求,也是教育自身的目的性所决定的。当前,加强青年信仰教育,就必须在青年群体中积极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为青年信奉、坚守和践行。如此一来,青年信仰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某种条件下就具有一定的契合度。

       二、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曾经在其名篇《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信仰自由’不过是容忍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自由而已,工人党则力求把信仰从宗教的妖术中解放出来”⑤。的确,信仰不应只是宗教的特权。探讨青年信仰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就必须回答为什么我们的青年需要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这其实牵涉到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那就是这种信仰是否“正确”,是否“科学”,是否“有价值”?

       恩格斯强调:“我们决不想把新的科学成就写成厚厚的书,只向‘学术’界吐露。正相反,我们两人已经深入到政治运动中……我们有义务科学地论证我们的观点”⑥。的确,任何理论,“无论多么吸引人,假设多么大胆,只有当经验可以支持它们时,换句话说,只有根基于事实上的证明可以支持它们时,这些观点在科学上才具有价值”⑦。判断信仰科学与否的标准就在于这种信仰是不是基于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之上,就此而论,以“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又是一种崇高的信仰。与宗教信仰“人必须先在神的面前把自己贬到最低,然后才能再盼望神的恩典的过程中,在无穷地向往和趋近神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精神引向崇高”⑧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仅仅只是出自痛恨反动黑暗的道德义愤,也不仅仅只是源于共产主义的善良愿望,而是真正基于让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发展,社会才能真正走向繁荣的科学认识。“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⑨,这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在这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价值目标指向和最高道德理想。同样,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年群体而言,只要能够进行适时引导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青年所认同和信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