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立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北京 100089 陈立思,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原文出处: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针对性。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需要破解三个问题: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什么关系;是否坚持和怎样坚持党对高等教育及高校的领导;如何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问题涉及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道路、方向、领导体制和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对高等教育及高校工作的领导是妥善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保证。


期刊代号:G2
分类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讲话》在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2016年12月13日,教育部党组下发《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在学习传达过程中,要改变‘开一个会、念念讲话、说一说精神概要’的状况,开展体系式学习,把中央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要联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联系高校发展历史、联系以往工作部署、联系形势变化要求,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学习。”[1]按照此要求,笔者尝试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与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综合起来进行学习思考,提出以下几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并根据学习中的粗浅体会做些初步分析。

       一、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这是因为:(1)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前者是全局、是总体,后者是局部、是个体;后者从属于前者,并受其制约。(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全面的,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道路问题,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正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在事关方向和道路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上站得高、看得远,是每一所学校做好具体工作的前提,更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认清、不能误判的问题。(3)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蓄势待发、迎接又一次腾飞的关键时刻,在发展方向、道路问题上一部分同志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思想不统一就有可能步调不一致,甚至有走偏的危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2]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必须与此需求相适应,必须与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个总原则下,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具体要求:“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这“四个服务”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评价我国高校办学方向、质量、水平的标准。它加深了我们对教育发展问题的认识,正面回应了当前围绕高校办学方向、道路、标准等问题的争议,为把握好正确的发展方向确立了更加清晰的坐标。

       “人民教育为人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教育的基本方针,从来没有动摇过。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执行这一方针所面对的矛盾、问题各不相同,因此会有不同的针对性和工作重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20世纪90年代,“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声,也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追求的目标。我们要办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人民满意?如何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鉴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最迫切的是要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在基础教育领域,通过狠抓“教育均衡化”发展,收效显著,“无学可上”“上不起学”“因贫困而失学辍学”的现象大大减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大幅提高。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要继续加大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机会公平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基础教育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有相似之处,但与之相比更为复杂。“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讨论,在高等教育领域具体化为“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大学、怎么样办好这样的大学”和“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这样的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和改革的深入,这个问题逐步展开,让人们越来越领略到它的复杂性、多面性和深刻性,意识到它的难度,也激发了探索、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紧迫感和责任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想要对解决这一基本问题做出贡献,首先要认真研究大学,了解大学所发生的变化,搞清楚这些变化的由来和缘起、性质和方向,从历史视角做出正确的判断。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高等教育得到迅速恢复。90年代中后期更是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通过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建立贫困大学生资助救助体系等措施,在实现教育公平等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据教育部2016年12月19日发布的《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显示,目前,我国有普通高校2560所,其中本科院校1219所,高职(专科)院校1341所;在校大学生26152968人,其中本科生15766848人,专科生10486120人。全国有研究生培养机构792所,其中普通高校575所,科研机构217所;在校研究生1911406人,其中硕士326667人,博士1584719人。在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合计为28064374人[3]。从数量、规模看,我国已经进入了世界高等教育大国的行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