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城市生态空间为城市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城市空间。生态空间管制是中国国土空间管制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在城镇化地区建设绿色生态廊道”。新型城镇化和“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城市生态空间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国内外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行回顾、总结与对比,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空间的研究理论,更好地为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和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外的生态空间研究文献一般使用“绿色空间”(Green Space)(Ngom et al,2016),而对绿色空间的关注是由公众健康问题引发的。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开启了快速城市化进程,不少地方率先跨入城市社会。由于当时城市的贫穷、拥挤和污染,加之英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各种人流物流汇集,导致传染病(如肺结核)引发的死亡率居高不下;1831年又开始发生周期性霍乱(Carpenter,2013)。1833年,英国自由党议员罗伯特·史兰尼(Robert Slaney)提出建立一个关于“公共步道”(Public Walks)的特别委员会,探索在大城镇周边开放场所为人们提供健康运动的有效方式(Hansard,1833)。19世纪50年代后,欧美国家掀起公园运动,英国伦敦皇家公园(1851年)、美国纽约中央公园(1856年)等都是在那时建立的。19世纪60年代后,欧美有识之士从城市尺度系统审视生态空间的发展,美国学者Marsh(1864)出版了著作《人与自然》(Man and Nature),系统提出人类应珍视、科学保护和规划自然系统。1898年,Howard提出了著名的田园城市理论,勾勒了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结合的理想模式,并开启城市生态规划模式探索热潮(Howard,1898)。20世纪60年代,《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一批著作相继发表,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受到空前关注,到20世纪80年代后,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成为城市生态空间发展的指导思想(何梅等,2010)。 中国学者在1957年开始关注城市绿地系统,1981年开始使用“绿色空间”一词。此后,赵景柱(1990)正式使用了“景观生态空间”表述,裴相斌等(1995)在研究港口依托地土地开发利用问题时,提出“协调安排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和建设用地”。至此,绿地、绿色空间、生态空间、生态用地4个交叉性概念的相关文献共同构成了生态空间研究的内容体系。其中,城市规划、生物学、林学偏重使用绿色空间和绿地,侧重表达生态空间的物理特性和可塑性,而地理、生态及资源环境科学偏重使用生态空间、生态用地,主要表达地表空间的性质、功能和结构等。 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空间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并注重对比国内外研究差异。国内文献检索范围限定为中国知网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博士学位论文,分别输入“城市”+“生态空间”、“城市”+“生态用地”、“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绿地”、“城市”+“公园”5种主题词组合,按照主题相关性排序筛选,共检索得到中文文献843篇,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其中博士论文6篇,文献年份分布在1992-2016年之间。国外文献检索则以Web of Science为平台,检索范围包括所有以英语写作的SCI、SCIE和SSCI来源期刊,通过输入“urban”+“green space”、“urban”+“ecological space”、“urban”+“park”3种组合,再逐条阅读检索记录,筛选得到文献641篇,发表年份介于1980-2016年之间。 首先采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文献关键词共现进行分析,初步判断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然后系统梳理文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具体步骤为:①阅读每篇文献,识别核心主题;②采用“逆向归类”的方法,将文献归类,直到所有文献归完类为止;③在同一类别下,对该簇文献的基础理论、研究结果、研究方法、关注的热点内容进行整合和提炼;④综合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进展,展望国内未来研究方向和方法。 2 城市生态空间概念与文献分析 2.1 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界定 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界定主要基于生态功能论和生态要素论2种视角:第一类观点强调城市生态空间是指城市内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为主的用地类型所占有的空间,包括城市绿地、林地、园地、耕地、滩涂苇地、坑塘养殖水面、未利用土地等类型(詹运洲等,2011),是与构筑物和路面铺砌物所覆盖的城市建筑空间相对的空间。其中,农地是否作为生态空间,还存有较大的争议。有学者提出,农业生产用地(如耕地、养殖水面)以经济产出为核心目的,不宜纳入生态空间范畴(陈爽等,2008)。第二类观点是从生态要素的角度界定,认为城市生态空间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土壤、水体、动植物等自然因子的空间载体”(何梅等,2010)。对这一概念认识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下垫面的要素,如姚娜等(2015)就认为生态空间应该排除农业大棚覆盖区,因为农膜覆盖改变了自然下垫面。上述2类概念的界定,在内涵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在范围上存在争议,在研究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界定生态空间范围,地表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利用类型,均可以考虑纳入生态空间的范围,如一些实证研究就将耕地纳入生态空间范围(潘影等,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