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后工业时代的西方国家大都市正在浮现出一种新经济形态,以消费文化为导向的符号经济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动力[1],消费性场所取代了生产性场所成为城市的标志,消费空间大规模出现[2]。所谓“消费空间”,既指消费场所,又指叠加其上各种社会关系建构的空间秩序,是当代社会的权力地形[3]。莎朗·佐京把后现代城市描绘成日益商业化的场所、消费的场所,特定的消费场所也已被视为后现代商品化新阶段的表征,并受到地理学者的关注[4]。反映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新文化地理学注重对现代城市景观的解读,尤其对后现代的城市(消费)空间表现出强烈的研究兴趣[5],其空间解读体现着西方现代城市发展和后工业化时代的需求,消费主义景观成为其最新、最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6]。 2 研究内容 二战后,随着西方国家消费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热点。早期消费空间的研究以经济学视角为主,体现在以区位论为理论基础研究消费的空间分布以及消费者空间行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心理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使消费研究形成更为综合的态势,研究内容主要是关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行为特点及规律,相关成果在理论上丰富了消费空间的布局与结构。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西方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转向”,消费空间的关注点也发生转变,突破了单一的经济学角度进入建筑学、社会学、符号学等多重学科领域。这与同时兴起的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逐渐同一。 新文化地理学实现了从文化的空间研究到空间的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型,强调以文化作为视角来考察空间的问题。消费空间的研究也转向消费作为社会空间而发生,文化政治影响消费主体并赋予消费过程意义等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新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制度经济学等的不断发展,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和理论范式,导致地理学、建筑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的交叉日益紧密。许多学者对消费的空间模式尤为关注。如通过分析空间的生产方式来揭示空间背后政治关系的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研究范式、对日常生活的微观空间的关注、基于符号学理论揭示消费空间作为符号意义结构体系的本质等。消费空间的研究推广到了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领域,体现了多元化的哲学基础,并从微观的行为与感知考察社会关系、政治权利以及城市发展,力图建立新的人—地关系结构。 从消费空间研究内容看,新文化地理学强调消费空间的文化意义解读[7],重视符号、象征意义及权力关系[8],关注消费空间非正义批判,涉及到社会及空间分隔、阶层化与不平等[9];注重性别关系及性别的社会建构;探讨空间内部的政治[10]、空间的消费者认同[11]、空间与日常的相关性[12]、空间的地方性认同构建[13]以及空间的意义生产(再生产)[14]等诸多方面。 2.1 消费空间的象征意义 消费空间作为一种符号和象征,客观上具有向社会显示和表达拥有者社会地位、声誉、权利和需求的功能,而消费者在空间中也达到了建构身份,完成身份认同的目的。 2.1.1 消费空间的符号化 进入消费社会后,传统的公众场所逐渐为消费空间所替代,纯粹的公共场所越来越需要被予以文化的符号并进入商业运作的领域才能得以延续和再生。詹姆森指出,购物中心就是这个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街道、建筑物及店铺等均具有特定的意义,其意义的广泛流传就形成符号体系”[15]。消费空间已成为一种社会消费象征符号,承担着广泛的文化联系、身份表征或知觉的功能,是社会成员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人们通过(空间)消费这种过程来表征社会地位与身份的意义[16]。消费不但是个经济的、实用的过程,更是一个涉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的表达过程[17]。 因此,消费空间之所以吸引人,并不仅由于陈列其中的精美商品,更因为空间所体现的生活方式及文化意义。空间被塑造为消费的情境,以满足人们的欲望或需求,就像迈克尔·米勒所说的,“邦·马尔奇商店向所有那些过着和想要过中产阶级生活的人们出售物品”。这时,消费空间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和符号表征,已远超出“购物”的含义,具体的消费空间统一在一个由表层结构的能指和意义结构的所指构成的符号系统之中,意指了一个具有社会建构价值消费空间[18]。 2.1.2 消费者的身份认同 “身份”是一个族群或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性的标志。消费社会中,人们通过他人可见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品来建构自己身份。“通过使用各种物品,每个个体和群体都在寻找自己的特定秩序和结构中的位置;物品则通过分层化的社会结构为每个人保留一个确定的位置”[19]。这样,消费空间所“指称”的符号逐渐成为人们消费的主要对象以及区分等级、差别的主要参照,符号在消费中胁迫人们进行身份确认和社会等级的建构。 符号消费强化的空间的社会属性,城市空间也因此成为可能带来情感认同与区隔的多元化的社会性空间。由于空间的消费可以成为人们生活方式、身份与地位等符号识别的重要因素,那么具有相似消费趣味的个体之间通过消费相应的空间商品,就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继而可以成为社会交往并产生群体认同的重要基础。布迪厄对巴黎空间的研究证明:富豪阶层以“消费”巴黎右岸空间(商业中心)作为自己特殊的品位;文化精英却以“消费”左岸空间(大学生、作家、艺术家汇集之地)作为自己的品位[20]。当代社会,消费空间不再仅是购买和销售的地方,它充满社会表征,是共同参与者的社会认同,也是阶层之间清晰的边界,人们置身不同的消费空间感受到社会差异的深刻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