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

作者简介:
胡志丁(1986-),江西余干人,博士,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 650500),主要从事全球化与地缘环境研究,E-mail:huzhiding2007@126.com(昆明 650500);陆大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 650500);杜德斌,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 650500),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 200062);葛岳静,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 650500),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骆华松,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昆明 650500),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昆明 650500)。

原文出处:
地理研究

内容提要:

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世界大国之间最有可能发生实力盛衰,权力转换,世界格局和区域格局发生相应变化,地缘政治研究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中国地缘政治学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凝练方向、汇聚合力才是当前中国地缘政治学当务之急。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归纳了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的五个方向,即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地缘结构与未来全球地缘环境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区域响应与中国面临的地缘环境、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地缘战略和地缘环境大数据集成与服务平台建设,并对每一个重点研究方向阐明了其原因和各研究方向的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思路。最后对五个重点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国内外地缘政治学发展思路的不足进行了探讨。


期刊代号:K9
分类名称:地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1 引言

      201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理事会出版《理解正在变化的星球: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一书,书中列举出11个未来地理科学的战略方向,其中之一就有“地缘政治变化如何影响和平与稳定”[1]。2014年中国地理学会年会在成都召开,傅伯杰受中国地理学会、国家基金委地学部等委托做了“走向世界的中国地理学”主题报告,报告指出未来中国地理科学发展的九大战略方向,其中之一就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地理与地缘政治经济研究”。因此,地缘政治研究必将成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中国乃至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学主攻方向之一。这就不难理解陆大道等在2013年联名撰文呼吁“地理学者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准确把握国家利益之所在,抓住机遇做出贡献,特别是要在抓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能向国家提交更多具有前瞻性、全局性和思辨性的咨询报告,向社会展示地理学界对世界问题的看法和建议”的倡议的重要性[2]。

      地缘政治学在中国地理学界的复兴以及西方国家地缘政治研究向传统的地缘战略、地缘安全研究的转向都深刻地受到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3]。因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经济和实力中心正在加速从欧洲—大西洋地区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4],国际地缘政治正在向“两超多强”,甚至“两极地缘格局”发展[5]。2015年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以美元计算其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进入“10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成员,但人均GDP排名仅为73名。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约为第三大经济体日本的2倍,超过了整个欧元区总和,是人口大国印度的5倍。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预测到2025年中国就能坐上世界经济老大的宝座,赶超的确切时间点可能因为中国的“新常态”而延期。

      因此,2016—2025年将成为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变动最为激荡的十年,也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关键的十年。十八大后,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然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所有人,特别是地理学的研究人员,担当起为中国和平崛起和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的重担。因为地缘政治学是一门经邦济世之学,从诞生之日起其命运总是与大国间的此起彼伏和兴衰更替紧密相连,而地缘政治脱胎于政治地理学,是建立在地理学广阔深厚的学术土壤之中[6]。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已经中断多年,必须要强化地缘政治研究的时间紧迫感,以十年为期限,明确国内地缘政治研究的时间维度和研究主题。因此,深化对地缘政治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中国和平崛起、民族伟大复兴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实施。然而中国地理学界对地缘政治学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对地缘政治经典理论[7]、地缘战略[8]、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演变[9]、能源地缘政治[10,11]、地缘环境研究框架体系[12]、地缘环境评价方法[13,14]、区域地缘政治环境[15,16]以及欧美国家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17,18]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没有形成完整的、服务于中国当前所处的国际地缘环境激变下的研究框架体系,更没有对未来十年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进行探讨和达成共识。为了凝练方向、汇聚合力,中国地缘政治学的当务之急是明确服务于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可作为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未来十年重点研究方向。唯有如此,才能遵循中国地理学长期坚持的“以任务带学科”而获得蓬勃发展的基本经验,才能壮大地缘政治研究,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19]。

      本文主体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简要介绍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二是提出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阐明原因和各研究方向的当前研究现状、未来研究重点等;三是论文结论与讨论部分,特别是讨论各重点研究方向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展现其整体性。

      2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得益于2010年Jones等发表的有关批判地缘政治学研究新方向的论文[20]。在该文中,为了探讨批判地缘政治学未来研究的方向,特邀5位从事批判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人文地理学者在明确规定下独立撰写有关未来批判地缘政治研究方向,而后汇总成文。但是由于5位撰稿人完全不知道对方所写,而且彼此风格迥异,使得论文虽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但是共识性较弱。鉴于中国当前地缘政治学研究刚刚处于复兴阶段,凝练方向、汇聚合力才是当前当务之急。因此,本文首先由第一作者根据对国内外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现状提出想法和大致列出地缘政治学未来重点研究方向,然后通过邮件发送给本领域从事过地缘政治研究的4位人文地理学专家。选择以上4位专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在近期各自相关论著中或多或少提出过有关地缘政治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并且考虑到时间和凝练方向的原因没有选择更多的专家学者。4位专家根据要求和自身理解,修改、补充和完善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重点研究方向。论文第一作者汇总4位专家的修改意见后,归纳、合并和总结,并将汇总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再次发送给4位专家直到基本形成共识。论文由第一作者独立撰写,其他4位专家修改而成。由于对每一个重点研究方向需要分析原因和总结当前的研究现状以及探讨未来研究重点,因此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

      3 未来十年中国地缘政治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3.1 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

      1994年杨吾扬首次提出“地缘环境”一词,2000年以后其在中文期刊出现的频率开始明显增加[12]。同时,地缘环境作为一种时代时髦的术语不断出现在各类新闻、媒体、期刊、书籍和大众言语中。但是直到2013年国内才出现第一篇对地缘环境概念、分析框架解析的论文[12]。“地缘环境”作为用来描述不同尺度不同区域与“地缘”有关的环境状况时显然是用得多,而对其本身研究得少。

      从当前国内外地缘政治发展现状来看,对地缘环境解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无疑是摆在当前地缘政治研究学者面前的最为迫切的学科问题。从西方地缘政治学发展历程来看,虽然其经历了古典地缘政治学、批判地缘政治学、流行地缘政治学和反地缘政治学四个流派[21,22]。但是古典地缘政治学过于偏重对国家地缘战略研究,如麦金德的陆权论、马汉的海权论以及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23],而批判地缘政治学在对古典地缘政治批判性的反思上将地缘政治理解为话语,指出其具有很强的文化根植性,重点研究地缘政治实践、地缘政治传统、地缘政治与流行文化和结构地缘政治四大主题,其批判的方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批判超越文本的研究、批判以国家为中心的世界政治研究和批判西方中心主义[24]。流行地缘政治学则将研究重点转向电视、音乐、动漫、网络、广播等媒体,指出这些媒体是重要的,因为从这些媒体中能够找到国家地缘政治的表述和实践,可以用来探讨国家外交政策中的实践地缘政治,研究重点集中在讨论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以及冷战后的美国[25]。反地缘政治学通过挑战传统地缘政治中的物质化的地缘政治权力和由政治和经济精英有关世界的陈述等两个方面,将其界定为公民社会中的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文化力量,并指出这种力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力量[26]。反地缘政治学是一种规范性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价值取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