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城市形态演变进程中的人口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建伟,男,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王建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北京 100101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清末民初的北京正在从一座传统意义的“帝都”过渡到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城市形态经历历史性变革,行政管理体制、城市身份与功能定位等发生重大变化,城区规模扩张,市域范围扩展,发展更趋多元。人口问题是北京城市形态转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消长曲线与社会政治、经济局势密切相关。大量外来人口涌入,流动日益频繁,总量持续增加,触动城市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也呈现新的时代特征,区域分布亦有内在规律。人口升降的背后也反映出民初北京城市形态转型过程中社会阶层的新分化与重组。


期刊代号:K3
分类名称:中国近代史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17)04-0114-09

       清代之前的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人口统计,出于征兵、征税的目的,往往只有人丁、地籍的数据。直到清朝初期,仍是沿袭了先前各代的户口和丁口的统计方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末官制改革,中央设立巡警部,京师地方设立巡警厅,其中设有专门的户籍股,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编查人口。第二年,北京的内城区域已经出现人口统计。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京师初步建立了常规化的户口统计与日常登记管理制度,城市人口信息日益规范,此后历年都有进行。由于采用了西方传入的统计方法,各种数据日益丰富,不仅包括人口数量,还注重对人口结构及特征的调查,涵盖年龄分布、性别比例、职业结构、分区户口统计、婚姻、贫困率、出生及死亡率等诸多内容,户口统计制度逐渐完善,从而为研究近代北京的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材料。①

       一、清末民初北京人口变动曲线

       自元代始,北京作为全国性都城,为皇权服务是其核心功能。同时,受到交通条件、食物供应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北京城的空间范围与人口规模都受到比较严格的限制。进入清代,北京城内部的居住空间严格按照行政体制安排,旗民分城而居,内城驻旗,外城居民,界限分明。中央政府对京城人口实行严格管控,人口流动性差,增长缓慢。据统计,顺治初年,北京内、外城人口大概为46万,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64万。②近130年间仅增长了18万人,增幅比例不到40%。至清代中后期之前,京师及近郊在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上长期处于固化与封闭状态。

       从清代中后期开始,中央政府的统治末梢逐渐式微,“旗、民分治”政策不断受到冲击,逐步过渡到“旗、民合治”。内外城人口流动频繁,居民杂居,旗、民界限逐渐模糊。同时,对京师的人口控制逐渐松弛,外地官员、胥吏和士子限期离京的规定渐同虚设。

       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后,相对稳定的城市秩序遭受严重破坏,但也促使城市管理体制等发生很大变化。清末推行“新政”后,北京受到的影响最为直接,特别是近代工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日趋繁荣、人口需求增加,人口结构也逐渐由满汉分处、阶层分明演变为各民族混居、百业杂处。同时,因国都的特殊地位也使京师之地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外来人口持续涌入,“庚子之乱,死亡虽重,而自去冬以来,洋兵所据之地,以京城有全权庇荫,最称安谧,且谋生较易,四乡来者日众,故居民大数,较乱前时并不见少”。不过,这种情形仅限于平民,“若官商两,则不在其内”。③据英国在京传教士调查数据,光绪末年京师人口约为50万。④

       清末十年,北京的人口一直持续、稳定增长。1911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此前一直处于上升之势的人口曲线出现下降。辛亥革命爆发后,京师之地传言四起,社会动荡引发恐慌,许多皇室宗亲及官僚选择离开北京,“每次火车均挤不能容”,仅逃避天津之京官就“日以千计”。⑤据1912年户口统计,内外城人口72.50万人,较上一年的78.3万人减少了5.8万。⑥但辛亥前后北京人口数量的减少只是暂时现象。总体而言,20世纪初北京内外城人口的上升趋势未曾改变。

       民国建立后,随着近代技术与社会资本越来越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人口的吸附能力进一步增强。北京的政治局势虽然持续动荡,但仍然保留了国都地位,城市功能转化,在规模扩张下活力增强,对人口的需求比较旺盛,大量外省人口迁入,原有的城郊人口为满足自身生存需要也开始向城市中心聚集,内外城的人口不断增加(见表1)。日伪时期成书的《北京市志稿》对此称:“国体既更,种界化除,缙绅纷入内城。自使馆界外,街巷栉比,冠履杂集;正阳门外,盛居商贾;珠宝市南,犹多荒芜。户口之数,率近百万。”⑦

      

       从1925年起,北京城外四郊地面,划归京师警察厅管辖。北京的面积,自1862.58方公里扩充到2130.12方公里,人口总数也由841661人增加到1266148人。

      

       从表2可以看出,从1925年至1934年,除1926年人口比前一年下降外,其余每年都有一定增长。1927至1928年间因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占北京及其之后的国都南迁导致北平社会局势陷入动荡,经济情势也陷入低迷,但人口增长的总体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据《申报》报道,1928年6月,北平商家歇业者有2655家,存留下来的全部营业者只有11311家,但在半个月中,人口竟增加25000余人。⑩尤其是1930年代之后,一度受到战争威胁的北平四周局势基本稳定,“从前流寓在外之人,多已回返北平,度安适之生活”。“因山西及北平附近地方,秩序多不平安,中人以上之家,迁地为良者,转而集中旧都。”(1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东北被日本占据,“不愿作亡国奴的同胞的一部分,相率逃到关里,北平成万的人口是因为这而增加的。热河又给人家抢去,长城也被人家占领了,于是又有一大批人逃到这座古城里来。”(12)当时报刊中多有因东北沦陷、热河危机而导致大量人口涌入北平的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