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孩子推出舒适区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妈妈宝宝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前几天看高晓松采访盖茨的视频,问到一个问题,“像您和马云等这类大企业家,共性是什么?”盖茨笑着回答,是乐观、敢于冒险、想到什么就赶紧去做。

      我默默点头,撇开事业大小的标准,纵观身边的朋友圈,那些生活幸福指数比较高的,都属于这类人。而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家孩子成为这类人群的一员。

      所以,这必然是一个育儿话题。

      为什么要把孩子推出舒适区

      哈佛的克莱尔博士是美国儿科学院的官方发言人,常常为一些知名媒体写健康和育儿文章。她在一篇关于“为什么要把孩子推出舒适区”里提到醒悟的原因。

      她有个非常恪守习惯的儿子,喜欢的东西从来不变,准点的生物作息和日常生活,不紧不慢,不爱被催促,尤其厌恶上学迟到。

      某日早晨因她忙于突发的事情,忘了把睡回笼觉的儿子叫醒,导致儿子必须在20分钟内把上学前的所有事情准备好。实际上,穿衣服刷牙吃早餐在20分钟之内其实是足够的,但是儿子的反应却是沮丧和大哭,一直到登上校车,还在哭,即使他并没有迟到。

      这个事件让克莱尔反省道,“大人和孩子一样,都有自己的习惯和癖好,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常常如此容纳孩子的习惯和癖好,甚至让他们失去了灵活和处理变故的能力。而恰恰这种能力,是一种关键的生活技能。”

      大人迎合孩子的最主要原因,是希望他们快乐、顺利,然而生活并不总是完美的,最喜欢的玩具丢了、作业本找不到、偶然的迟到……这是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等他们长大成人,飞机晚点、行李丢失、遭老板责骂、家庭纠纷……

      所以,“能适应跨出舒适区”的确是一种生活技能,而且是一种获得幸福生活高指标的生活技能。

      什么是舒适区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一天中90%~100%是熟悉的朋友同事、食物、工作内容、家庭杂事,精准概括就是能预知结果的例行内容。这些例行内容能保证我们安稳度过一天。

      不过,也许我们更应该知道,盖茨提到的敢于冒险这个特质,是我们人生成长和发展的催化剂,哪怕是很少很小的冒险能穿插在生活中,也能提醒着我们时不时走出舒适区,挑战那些不熟悉不舒服的事情,获得成长。

      所以,“敢于冒险”和克莱尔博士反省中提到的“灵活和处理变故的能力”,共同指向“教孩子走出舒适区”这个最终的育儿目标。实际上,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课,而且,这堂人生课是家长和孩子都会受益的。

      走出舒适区,孩子需要家长的引领

      孩子和大人对待冒险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面对新东西的时候,没有能力去深入了解冒险的结果会是什么,因而对于什么是可怕事情的概念,会跟大人很不一样。

      比如一些日常小事:自己买东西,打电话给朋友寻求帮助,睡在不熟悉的地方,去新朋友家玩……这些事情他们都可能会觉得特别可怕。

      而作为成年人,我们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常识、实践和经验,知道什么事情的后果是什么。所以,孩子走出舒适区,需要我们家长的引领。

      而且,不同孩子对“推”会有不同反应,有的需要更多鼓励,例如高敏感和害羞的孩子;有的则不需要太“推”,例如本身爱冒险的孩子。不要着急,平衡方法,权衡到底推动孩子多少步,对你的孩子有效,就是对的。

      要牢记一点,从小事开始,从感觉到出问题的地方开始,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也将是巨大的成就。

      一个极端敏感的小女孩走出舒适区的故事

      有一个极端敏感的小女孩,她不能出门,只要去不同场合见到不认识的人就会大哭不止,去餐馆吃到不同于家里的食物完全不尝试,每次都是以回家告终。家长苦恼不已,只好把孩子一直保护在家里,同时求助于自闭症专家。

      专家建议,走出家门,从一点点小改变开始。

      于是家长想尽了各种办法,一点一滴小改变往前推进。

      选择喜欢在家做的活动,只是改到新的地点。例如到公园野餐桌上玩橡皮泥,例如玩秋千先从没人在公园的时候玩起。这样,去公园的次数越来越多,小女孩渐渐习惯了其他孩子的噪音,甚至学会了如何排队等待玩喜爱的秋千。

      同样,去动物园,选择清晨人少的时候入园。一些参观的入场活动,例如动物表演,全家坐在最后面,这样让小女孩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离开。这些慢慢的小推进,让她变得越来越熟悉动物园,最终还参加了一些特别的互动活动。

      在那个时期,她家的外出例程通常是:

      1.提及要去哪个地方,孩子的回答总是不;

      2.然后看要去地方的照片,通常孩子还是说不;

      3.平时讨论去的计划和要准备的东西,孩子会表示OK,但不热情;

      4.准备好背包,出发,孩子虽然不激动,但没有拒绝;

      5.回家路上,孩子一路说笑,讨论多好玩。

      现在这个小女孩已经是一名青少年,家里计划行程和挑战的通常是她,而父母则变成了那个说NO的一方。

      一些注意事项

      斯坦福心理学家卡罗尔在她的书《Mindset》中,区分了关于学习的两种心态。一种是固定心态,认为错误是你先天素质不足的证据;一种是成长的心态,认为错误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所以,在“推”的过程中,不要对自己和孩子应用固定心态,没人能做到无错,要让孩子应用成长心态看待“推”过程中的失败。

      有耐心有计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