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从2013年贵州省邮政管理局率先试点实施“快递下乡”工程①,到2014年国家邮政管理局全面启动实施“快递下乡”工程②,再到2015年国务院下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的任务为打造“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③,进而到2016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快递下乡”工程的目标是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物资双向流通④以来,业界快递下乡实践风风火火:中国邮政、顺丰、中通、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企业积极布局农村市场,抢占市场先机、争夺市场份额、谋求市场主导。 与此同时,学界快递下乡研究却冷冷清清、乏人问津:现有文献关于快递下乡仅有刘兰海(2016)关于快递下乡的供应链网络设计与模式创新的简短讨论,江明发等(2016)关于快递企业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的调查分析,范林榜(2016)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快递下乡配送问题的对策研究。丁俊发(2016)对中国物流市场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但是,上述研究皆未触及“快递下乡”工程的本质,即中央对“快递下乡”工程的战略目标: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实现城乡物资双向流通。 既然中央很明确,实施“快递下乡”工程就是要打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以实现城乡物资双向流通,那么“快递下乡”工程实施三年以来,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走得如何、是为何故、应当如何?围绕这三个递进之问,在综合上海、北京、黑龙江、湖北、安徽、江西、新疆、宁夏东中西不同地区不同县域经济体的“快递下乡”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发现:第一,快递企业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步履艰难,主要表现在营业网点艰难布局、经营模式艰难探索、业务局限艰难突围、服务半径艰难延伸和服务质量艰难平衡五方面。第二,导致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难走的主要原因包括:业务体量小致使规模显现困难、业务成本高致使盈利提升困难、业务局限大致使空间拓展困难、业务装备差致使操作规范困难、业务网点多致使市场容纳困难、业务投诉多致使上级监管困难。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政策建议。 二、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走得如何:步履艰难 中部地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作为代表。这里以湖北为例进行阐述。对湖北省13个行政市、自治州和3个直管县级市下辖的131家县级快递机构和233个村镇网点进行调查走访:131家县级快递机构中中国邮政县级邮政支局34家,占26.0%,民营快递企业县级公司97家,占74.0%;233个村镇网点中经营单一快递品牌的网点184个,占79.0%,经营多个快递品牌的网点49个,占21.0%,多品牌经营网点最多的经营了8个快递品牌。调查显示,城乡物流“最后一公里”步履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营业网点艰难布局。从成立年份看,233个村镇网点中,2014年及以后设立的有135个,占57.9%。2014年底,131家县级快递机构村镇网点的平均拥有量是17.12个,2015年底是18.54个,截至2016年7月是19.32个。平均每家县级快递机构年均村镇网点增量不足2个,从速度上可见网点布局之艰难。除此之外,从覆盖率上也能看出网点布局之艰难:调查显示,村镇网点建设起步原本就较晚,但“快递下乡”工程的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推进了快递机构在村镇设点的步伐,但受限于村镇网点建设起步较晚,3年下来全省快递网点(不含村邮站)在乡镇一级的覆盖率虽能达到99.50%,但在村一级的覆盖率仅为6.09%。 第二,经营模式艰难探索。从现状上看,233个村镇网点中,代理网点134个,占57.5%,加盟网点73个,占31.3%,直营网点26个,占11.2%。代理网点主导村镇快递网络的主要原因在于准入门槛低,经营者可以兼业经营,但从经营模式的专业化来看,当然是直营网点最为专业,其次是加盟网点,代理网点专业化程度最低。理性的快递服务机构在经营模式上目前主要倚重于代理网点、侧重于加盟网点、失重于直营网点,而没有像城市快递服务首选直营网点、次选加盟网点、略选代理网点的经营模式,出现这种“倒挂”现象正从静态层面反映出“快递下乡”工程在经营模式上的艰难探索。从趋势上看,2014年至今,131家县级快递机构设立的网点中,直营网点比例从20.3%下降到17.8%,加盟网点比例从41.1%下降到37.7%,代理网点比例从38.6%上升到44.6%。回顾城市快递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从启蒙阶段的兼容式的代理网点演变为发展阶段的批量性的加盟网点、再演变为成熟阶段的个性化的直营网点,与此相反,在农村快递服务的建设过程中,直营网点和加盟网点纷纷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代理网点,出现这种“倒灌”现象正从动态层面反映出“快递下乡”工程在经营模式上的艰难探索。 第三,业务局限艰难突围。从2014年、2015年及2016年1~7月的快递业务量看,在131家县级快递机构的平均业务量中,国内异地件的占比分别是70.8%、70.7%、70.6%;233个村镇网点的平均业务量中,国内异地件的占比分别是66.5%、67.0%、67.1%。一方面,国内异地件的快递服务需求最大,始终占七成左右,这说明业务范围的局限性很大;另一方面,县级快递机构国内异地件占比逐年缓慢下降的同时,村镇网点国内异地件占比却逐年缓慢上升,这说明打破业务局限正在进行之中,但突围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