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127;F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17)04-0066-08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现阶段我国虽然建立了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属于大而不强。为此我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规划中明确地指出要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性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等,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企业的无缝对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代表——物流业,其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对于推进制造业结构性调整,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与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据估计,美国500强企业的物流外包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40%增加到2004年的80%[1];美国和欧洲物流支出中的48%和64%投向外包物流领域[2],可见制造业的物流业务外包乃是西方制造业强国的一贯做法。同时,二者的互动融合对于物流业自身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据统计,制造业所创造的物流业务量占物流业总业务量的70%以上,制造业物流总值占全国物流总值的比例更是高达88%[3],可见制造业的物流业务对于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现阶段针对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在新常态时期的转型升级,建立世界先进的产业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于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问题,厉无畏(2002)认为产业融合是由于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产业管制的放松所导致的不同产业间业务、技术、市场等层面出现交汇融合,使得产业之间的边界逐渐收缩与模糊化,甚至是产生新的业态[4]。王珍珍(2014)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是在两者业务高度相关的情况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根据各自的需要进行业务协作的过程,包括仓储、配送、运输、生产制造等环节中的合作发展[5]。有关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机理与模式方面的研究,周路(2015)指出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内在驱动力,价值链分解与整合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演化过程[6]。彭本红(2010)通过共生理论探讨了两业互动的机理,指出两者之间的互动融合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7]。余泳泽、周利伟(2010)提出了融资租赁在两业融合的基本实现形式和创新实现形式,并论证了其适用性和优越性[8]。吴群(2011)认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关系模式包括依托共生型模式、平等共生型模式、互补共生型模式、嵌入共生型模式以及辅助外生型模式[9]。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实证研究方法方面,王珍珍、陈功玉(2010)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我国近年来制造业内部子行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度及关联程度[10]。苏秦、李永飞等(2011)通过聚类分析法、C-D生产函数法等方法,对陕西省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及贡献、相互联动现状及动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深入分析[11]。江曼琦、席强敏(2014)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将产业的空间属性和经济属性结合起来探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空间协同集聚关系[12]。高觉民、李晓慧(2011)通过对劳动要素与资本要素在产业视角下进行分解、整合,构建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13]。王珍珍(2015)基于共生度模型,探讨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模式[14]。孙鹏、罗新星(2012)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探讨湖南省近年现代物流发展水平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关系[15]。 综观上述文献,现有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从理论层面剖析两业互动融合的动力、路径与方法,另一方面集中在运用实证方法对两业互动融合质量与协调度进行分析。但现有的研究缺乏从比较大时间跨度对全国不同地域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程度进行全面考察,更没有对近几年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趋势的分析。本文创新性的运用理想值法与共生度测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内部与经济区之间2000-2014年制造业与物流业共生度进行测算,分析近年来各经济区内部与经济区之间的两业互动融合的发展状况与趋势,以期为我国两业更好的互动融合提供参考建议。 本文的写作基于核心竞争力理论与价值链理论。所谓核心竞争力理论是指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的某个环节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集中精力发展此环节使之成为企业的战略资产,将非核心业务外包[16]。制造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在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提供物流服务,将自己优势资源集中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承担制造业的物流业务,增加了自身的规模与收入,同样有利于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价值链理论是指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其每个活动环节都是价值链的一部分[17]。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互动融合可以看作是双方价值链分解与整合的过程[18],在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业务相互渗透的过程中,制造业中原有为生产服务的物流服务一定会从制造业的价值链中分解出来,同样物流业的价值链也会因为向制造业的延伸而发生分解、断裂。这种情况下分解的价值链会通过市场的选择,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最优的原则进行融合、重构,整合形成新的价值链,在这个价值链分解、整合的过程中深化了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释放出了更大的价值。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为充分反映全国八大经济区制造业与物流业互动融合的现状,针对各个综合经济区内的主要省市,以2001年为基年,使用2001-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具体包括各省市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增加值。由于各省市制造业增加值残缺较多,且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绝大部分,因此选用工业增加值代替制造业增加值。 为了充分消除统计数据各自之间的单位、数量级以及正负向变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理想值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致化和无量纲化处理;然后,对处理之后的数据,借助于共生度测算方法刻画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