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398(2017)02-0001-07 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突出的不平等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期存在的户口制度,这一制度导致了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的分割,城乡社会分割使得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存在持续的、巨大的社会经济差异[1-3]。户口制度在1950年代开始实施,每个人都有一个户口身份。户口制度区分出2种户口身份的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也称之为城镇户口)。城镇户口的人可以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同时,户口身份也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享有以及就业、住房、购房等机会相关。这种制度安排导致了城市人与农村人的社会分割[4]。 1970年代末期经济改革开始以来,户口制度逐步放松[5],劳动力可以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农村人可以进城就业,在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农民工,2016年农民工数量达到2.74亿[6]。与此同时,城市的就业机会、教育机会和福利保障等逐步向农民工开放。另一方面,最近10年,城镇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户口转变为城镇户口,部分长期在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也获得了城镇户口。尤其是最近3年政府推进户口制度改革,在一些中小城市城乡户口区分变得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不过,大城市户口与其他户口的差异仍然十分重要,外来人口想要获得大城市本地城镇户口十分困难[7-8]。 户口制度的放松和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原来的城乡社会分割有所淡化,城乡之间的地理边界变得交错模糊。城乡分割界限的淡化对青年人产生什么影响?出身农村家庭的孩子是否可以享有与城市家庭出身孩子一样的发展机会?在青年一代中城乡分割界限是否还存在?本文基于调查数据显示:虽然从全社会范围看,城乡社会分割界限有所淡化,但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乡分割,这种分割导致青年人口的社会经济分化。原来存在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城乡分割,被移入城市社会之中,在生活于城市的人们中建立起新的社会壁垒。当今约70%的青年人生活于城市,而这些青年人被新型城乡壁垒区分为两大群体:大学生及毕业生与新生代农民工。这2个群体虽然都生活在城市之中,但生活境遇、行为方式、价值诉求差异鲜明,来自农村的青年人的上升社会流动仍然存在多重障碍。 一、青年人口中的两大群体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青年人口总数约为4.03亿,约占总人口的1/3。其中,80后人口总数约为2.28亿,占总人口的17%;90后人口总数约为1.75亿,占总人口的13%[9]。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90后人口数量大大少于80后。图1列出了历次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中不同年龄组人群的比例,自1990年代以来,15~34岁青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38.41%下降到2010年的31.92%,这主要是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图1 青年人口与其他年龄人口所占比例的历史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历次人口普查数据,http://www.stats.gov.cn. 计划生育政策不仅导致青年人口数量的下降,同时还导致了青年人口中来自农村家庭的青年人比例的上升。198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严格程度在城市与农村地区是不同的,多数城市家庭只生育1个孩子,但多数农村家庭有2~3个孩子。表1比较了80后和90后独生子女比例的城乡差异。农村家庭出身的80后只有大约1/10是独生子女,农村家庭出身的90后独生子女比例也很低。而城镇家庭出身的80后和90后的独生子女比例则远高于来自农村的青年,接近3/4的城镇家庭出身的90后和大约半数的城镇家庭出身的80后都是独生子女。总体而言,独生子女现象主要存在于城市,在农村只能说是少子化现象。由于80后和90后的父母一代绝大多数是农村人,他们生育的子女数量又多于城市人,所以绝大多数的80后和90后青年出身于农村家庭,76.9%的80后和69%的90后来自农村家庭,而且多数80后和90后不是独生子女,只有27.5%的青年人口是独生子女。
青年人口中出身农村家庭的青年比例上升,也导致青年人口中持有农业户口青年的比例上升,这是因为子女的户口身份由其父母的户口身份决定。青年一代中出身农村家庭的比例以及持有农业户口的比例甚至高于他们的父辈的比例。这种现象使一些学者声称,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人口逆淘汰”,农村家庭、贫困家庭、低文化水平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使得青年人口总体素质下降。同时,这也进一步强化了青年一代的城乡差异,经济条件较好并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父母集中整个家庭的经济社会资源培养他们唯一的孩子,而较为贫困、低文化水平的农村父母只能把他们有限的资源分摊到多个子女身上。这实际上导致了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社会化过程的两极分化,当城市孩子被大众媒体称之为“被宠坏的小皇帝”时,大多数的农村孩子不得不过早辍学分担父母的经济负担。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在80后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大众媒体讨论的“80后现象”主要是指城市家庭出身的80后青少年。199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80后都是都市青少年,直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受到主流媒体大加颂扬的80后仍然主要是指受过良好教育的都市青少年,而到这个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与大众媒体宣扬的完全不同的80后群体,他们似乎是80后中的那个“沉默的大多数”。这个“沉默的大多数”是来自乡村的青年人,他们在80后中占有3/4的比例,在90后中占2/3。90后青少年的成长时期,农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村家庭出身的90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环境差距相对于80后来说有所缩小,但城乡差异在90后身上仍然表现突出。当大多数城市家庭出身的90后都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学习时,大约半数的农村家庭出身的90后在初中毕业后就离开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打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