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传导机制及博弈分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岳宇君(1980- )(通讯作者),男,河南太康人,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博士后(南京 210096),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南京 210023),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政府管制与政策、博弈论,yueyujun@ gmail.com;胡汉辉,东南大学集团经济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南京 210096)。

原文出处: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内容提要:

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需求与供给存在差异,执行效果与政策设计预期也有背离,亟需认识与理解这些矛盾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要素完善与运行优化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进行研究,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层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文件探讨存在的问题;运用博弈思想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供给、政策执行、政策寻租及政策争取等给予探讨与解释;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设计与实施上还需要从系统设计、执行强化、协同机制及效果评价4个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代号:C31
分类名称:创新政策与管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字号:

       0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规模小、资源消耗少、创新性强、成长潜力大及经营灵活等特征,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竞争力提升的有效手段。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既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有力手段,也是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历经30余年,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已从简单地提供科技咨询服务、课题攻关与成果转化,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国家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占中小企业3.3%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却承担了65%的专利发明、75%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任务[1],在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我国的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起到基础推动作用[2]。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是为促进和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而形成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既包括金融服务、财税政策、直接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创业扶持、政府采购等,也包括为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其生产经营行为等的约束与规范。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增长与其支持政策变迁密不可分——由于拥有、获取和配置资源能力较弱,在技术、市场等方面存在风险,需要前瞻性、可行性的支持政策供给,借助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弥补规模弱势,改善创业创新环境[3]。当前依然存在融资渠道狭窄、区域发展不平衡、培育基地运行机制落后以及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政策供给与政策需求存在差异,执行效果与政策设计预期存在差距。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合理地运用恰当的政策工具,学者们主要从国外政策启示、国内区域政策、技术创新政策、融资政策及技术创新基金等进行研究,也有部分学者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征(如生命周期等)展开探讨。王媛等探讨欧盟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4],并与我国信息提供现状进行对比,带来国际化政策制定的启示。安同信等凝练日本战后克服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1],剖析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找出破解融资难问题的措施。陈良文对美国给予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大力资金支持、为其融资提供便利、给予政策优惠、进行孵化器载体建设等进行了研究[5]。宿慧爽等指出吉林应当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网络计划[6],逐步完善征信系统和投融资体系,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吴凤菊将江苏省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政策分为5大类[7],进行经验总结。汪锋等通过对湖北省8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研[8],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体系提出建议。池仁勇等剖析了我国6个主要城市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情况[9],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了其政策尺度。高松等选取上海市2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10],结果显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对外部支持、战略定位、人员、生产4个要素的关注度没有明显的区别。郭勇对山西科技型中小企业[11],在借鉴国际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要完善相关立法。章卫民等对上海市电子信息行业的6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12],发现政策支持与企业需求不一致,并且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对于政策的需求存在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史明瑛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性制度供给远大于其内生性的自主创新[13]。栗进等认为政府政策与法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4个关键驱动因素之一[14]。倪杰等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体制中的主体进行了分析[15],并对其应该采取的行动做出了建议。吴瑾建立分析创新基金政策变迁的系统化、动态化的研究点位,深入分析了该政策变迁的动因与结果[16]。郭研等研究发现创新基金在经济越不发达地区的作用越显著[17]。张继彤等认为建立以时间、空间和产业为维度的三维政策体系[18],可以增强政策的针对性。高松等建议将部分直接资助的财政资金转变为贷款担保再保险基金[19],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与示范带头作用。

       纵观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现有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启示、国内经验总结及政策评价等上,研究偏重于宏观阐述,缺乏微观研究和系统分析。而约束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并未有效破除,中小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需求与现有支持政策之间存在差异,而现有的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执行效果与政策设计者的预期之间也有背离。需要理解这一矛盾的现象与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目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研究与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关注:(1)目前关于政策研究与制定的着眼点主要是支持政策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结果间的直接线性关系,各种政策措施作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在机理需要进一步探明;(2)探讨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需要考虑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的特定情境与具体实践难题;(3)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研究与制定支持政策时需要将各种政策措施或工具纳入一个相互协调的有机政策系统来设计。基于此,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与发展的特定情境与实际问题出发,探究科技型中小企业要素完善与运行优化的“政策内涵—政策功能—政策目标”传导机制,通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层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文件探讨存在的问题;运用博弈理论发掘和论证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供给、执行、寻租、争取的内在机理,探讨与解释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一般问题;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培育与健康发展,建议从支持政策的系统设计、执行强化、协同机制及效果评价4个方面加以完善。

       1 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过程是由各种内外要素在一定边界内交互联系而实现,由于不同行动主体动机与行为出现偏离而致的要素缺失、交互缺失及边界错位等问题。借助政策传导路径模型[20],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存在的问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传导机制与功能作用的研究。

       1.1 支持政策传导机制

       1.1.1 企业要素完善:“政策→主体/资源→活动”

       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的结构性缺陷主要表现为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动开展的结构性主体缺失与关键性资源不足。支持政策的设计与实施要发挥出企业主体孕育与产业资源供给的政策功能(要素完善的政策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1)企业主体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中小企业特征,同时大多属于知识密集型与创新驱动型产业,具有较高风险性、外部性等特征,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需要从出台支持政策保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回报入手。具体包括:通过搭建交易平台、消费引导保障收益持续,降低投资失败、市场缺位等企业风险,对投资高、公共性强的企业实施结构性成本补偿。(2)企业资源供给。为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与发展,需要通过支持政策引导企业资源供给,主要包括: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克服“资金短缺”瓶颈;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引智政策,建立长效培育机制;创造技术利用条件,引导技术源的挖掘与整合,通过孵化器、高新园区、创业中心等实现先进技术持续有效注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