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降,中国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英法俄日等从外部染指中国近邻各属国以后,开始侵渗中国内地。西南、西北、东北等边陲地区也开始遭受它们的先后染指,大片领土遭到侵吞。外部危机又加速了边陲地区内部危机的爆发。晚清清廷统治的腐败,更进一步恶化了蒙回藏等边部部众的生存环境,他们对清廷的统治也越来越不满意。内外交困、厝火积薪,使晚清以降的中国边疆地区也面临着“千百年来未有之变局”。为应对各殖民势力对边疆地区的渗透吞并,同时也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尤其是军事保护,时人积极寻求应对方略。其中“练军经武”、“固我藩篱”成为时人的重要诉求。也正如此,清末中国边疆地区的“练军经武”与此时期内地的编练新军,虽有相似之处,更有明显的不同。对内维持稳定、防范各边部分崩离析与对外防范侵略,无疑成为边疆地区编练新军的直接目的。在时人与清廷内部开明官员的倡议下,以蒙藏为代表的传统藩部地区的新军编练最终被推上历史舞台,并在蒙古、西藏等部分藩部加以尝试。但终因清廷统治腐败、管理无能、经济困难,未能取得明显效果。相反,广为苛征的敛财措施却进一步恶化了边疆地区部众的生存环境,滋扰纷攘、哗众取宠、不求实效的练兵做法,更遭到蒙藏地区王公领主的抵制。当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各省纷纷独立之际,外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地区则在沙俄、英方的唆使与支配下,宣布脱离清廷统治。至此,很多地方仍是一兵未练。以此言之,清末边疆地区的编练新军活动,不仅徒劳无功,而且给清末中国边疆地区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可谓得不偿失。清末边疆地区新军编练属清末全国新军编练的重要内容,关于清末编练新军的问题,此前研究成果颇丰,但对边疆地区却关注不足,更未注意到清末边疆地区编练新军活动对清末边陲地区的重要影响。①为弥补以上不足,本文拟对清末边疆地区编练新军活动进行研究,具体研究清末边疆地区新军编练的时代背景、具体尝试、实际效果、不利影响等方面,借此揭示清末边疆地区编练新军等重要新政为何不能成功却反遭其害的内中原因。是否有当,请教方家。 一、危机与应对:边疆地区编练新军政策的出台 (一)边陲危机的日益增强 晚清外敌频频入侵,清廷频频受挫,导致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地区大受侵削。蒙边各边“要塞虽在,边备不修,将校虽存,韬钤不讲”。②即如内护京师、外捍蒙古的张家口,至宣统元年(1909)前后,“绿营以及警兵全数不满二百人,可藉弹压,难资战守”。“外不足以控蒙疆,内不足以卫神京”。为此时人认为“倘不添练新军,以资扼守,恐俄以失意于东之故,必至喘息稍定规取蒙藩”。③又如西北外蒙古等处,自科布多起,东至贝加尔湖,袤长数千里,均与俄连界,旧虽设卡伦四十七处抵御俄人,但到光绪末年延祉为库伦办事大臣时各处“有卡无兵,俄人随在皆能侵入”。库伦地方也只驻有宣化马队一营,难资控制。延祉曾调拨三十名士兵赴恰克图保护商旅,亦属“破晓疏星”。④三多任库伦大臣后,中俄双方兵力差距更大。他在上奏清廷时毫不隐讳地宣称:“库伦所属东西各卡伦,兵则老弱,器则窳败。而俄边各卡伦,种植畜牧,均已蔚成村落。优胜劣败,无可讳言。”⑤再如塔尔巴哈台,旧有卡伦二十余处,皆与俄卡对峙。至清末却因饷项支绌,陆续裁撤。各处驻守官兵仅剩数人,极度单薄,不足以扼要塞。⑥ 但同期诸多信息却显示俄方不仅在蒙古地区大搞军事入侵,而且极力吸引蒙民加入俄籍,成为俄方雇佣军,进行扩军备战。如宣统二年四月间《申报》的报道称:据相关人士调查,俄方在库伦驻兵人数较多,有旅团步兵四千五百名,骑兵三千名,工炮兵一千五百名,运粮兵一千名,医药兵一队,兵营八处。在葛顺驻兵五千名,乌里雅苏台驻兵达六千余名。⑦又如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间《民立报》的报道称,自宣统二年六月至十月,俄方由西伯利亚运往库恰的军队就达四五万人;⑧至宣统三年(1911)初,俄方借口马贼日多,向伊犁、库伦、绥远及各蒙边要地大肆增运军队。⑨俄方又在东北各蒙旗引诱蒙民,导致各旗蒙官商民人入俄籍者“实繁有徒”,直接导致“沿边蒙人私入俄籍者日多”。⑩同样,光绪后西藏地方也遭受到内外而来的严重危机。外部,荣赫鹏带兵侵藏,给清廷和时人以巨大震惊。更为严重的是,荣赫鹏带兵入藏迫使西藏僧俗上层代表与英方签订的单边条约,加剧了西藏危机,意欲将西藏置于英国保护的同时,又暗藏剥夺中国对藏主权野心。在英军入侵西藏同时,达赖喇嘛被迫出逃,更使藏内人心不稳,内部危机亦在增长。这些均给那些忧时忧世的时代精英们以强烈冲击,他们认为英军侵藏是英法日俄等国吞并中国周边的属国之后,对中国的西藏发起的新一轮侵渗,由此引发保护川藏的呼声,此后“练军经武”并将西藏设为行省,也就成为时人试图解决西藏危机的一种尝试。(11) (二)针对边陲地区提出的编练新军方略 对于蒙古、西藏等地的危机,清廷和时人均认为,只有在蒙藏地区编练新军,才有可能抵抗外来侵略,保护边疆。为此,同治以后,编练新军、保护蒙藏边陲的提议不乏其人。最早者有光绪初年曾任库伦办事大臣的喜昌等。(12)但终因清廷应对无力,未能认真采取此类建议而未果。至日俄战争后,沙俄染指西北蒙古益炽,清廷地方大员和时人再度提出练军经武建议,企图通过编练新军去改变外蒙古、西藏等边陲极度空虚的状况。 早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间岑春煊在《统筹西北全局酌拟变通办法以兴本利而固边卫》等奏折中就提出如下建议:热河、察哈尔、绥远城、滇、蜀、驻藏大臣皆先练陆军一混成协;库、乌、科、阿尔泰皆先练马步各一标。暂时款如不敷,不妨酌减,或另练巡防队以缉盗贼、通邮传、卫商民。(13)宣统元年(1909)科尔沁左翼前旗棍楚克苏隆亦向清廷建议训练蒙兵以固边疆:“今拟照征兵章程,由部遴派教习,先行设立陆军小学堂,以为基础,再由各旗之及岁壮丁内挑选资质聪颖臂力强健者,依式训练成军,先行填扎外蒙古边疆一带,以备不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