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539(2017)02-0013-06 道德规范在构建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规范体系离不开道德价值的引导和支持,换言之,任何道德规范体系都是围绕特定的道德价值所制定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当前道德文化的内核,是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价值引领。通过道德规范体系全面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是将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于社会道德生活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道德规范体系构建的根本导向 任何道德规范的建设都必须与传统道德文化相适应,与现代道德文明的价值理念相契合,与社会生活的道德诉求相匹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土壤,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主义道德原则和人类普遍的道德观念,是构建道德规范体系的根本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我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我国拥有数千年悠久璀璨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道德文化。这些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着每一位中华民族的同胞,形成了我们所特有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气质,深刻影响着我们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赋予了核心价值观旺盛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浓缩了我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精华。“仁政”是传统政治伦理的中心价值。传统政治伦理严格区分了“王道”与“霸道”,仁政是两者的分野。所谓“王道”,就是通过仁政的实施获取天下的道德认同。“仁政”也就成为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这种思想在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梁惠王问孟子强国之道,孟子告诫他不能盲目地崇尚武力、只着眼于如何驾驭其他国家,而应该胸怀仁爱,专注于国家道德建设,即“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在孟子看来,如果国家仅建立在趋利之上,就会充满危险,所谓“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1](2)。仁政的实施一是要严控施政者的道德资格,所谓“政者,正也”;二是要为民谋利,构建道德的社会生活,孟子对此论述道:“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1](5)如果建立以仁爱为根基的国家,那么国家规模再小也可成就“王道”——“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国家层面的道德理念——“富强、文明、民主、和谐”,无疑是对传统道德国家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了优秀的传统社会伦理。我国的古圣先贤们从未中断对道德社会的追求。他们认为,让民受惠、具有良好道德秩序的社会才是值得期待的。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对于“民”的地位有着深入的思考,表现出对于人民生活状态的关切、关怀。孔子看到民众受到盘剥后的窘境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哀叹,孟子更是描绘了让民受惠的社会图景——“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1](5)。“天下大同”是传统社会的最高境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2]。在对“大同”社会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社会的道德理想在于为人民生活提供充分保障、让社会生活井然有序、让人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参与社会工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而这也是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传统道德人格的标准。“君子”是传统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所谓君子,首先要恪守仁德,不论在何种生活境遇中都要追求德性,孔子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个人的高尚品质也是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基础,所以有从修身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序列。其次,君子要以“中庸之道”指导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对“礼”的遵守。朱贻庭将孔子的人格理想概括为“仁、智统一,仁者安仁”[4]。“中庸之道”指人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本着仁爱的德性选择与之相适的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都包含了君子人格的道德要求,是对传统理想人格的时代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在于从辩证的角度看待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两者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资本主义道德过分强调个人本位,将人视为孤立的存在,从而造成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割裂。在资本主义私有经济运行中,劳动被异化为与劳动者对立的力量,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所有者以占有剩余利润的方式占有社会的优质资源,享有剥削的自由,而广大劳动者除了获得维系劳动所必需的物质,只能被迫廉价出卖劳动力。经济的不平等最终转变为社会不平等,社会群体在收入差距日益拉大的同时也形成了相互权利的差异。资本主义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最终被其制度所消解而流于形式。社会主义道德则深刻认识到社会与人的相互依存关系,既肯定了人的主体性,维护人作为社会主人的地位;又指出了人的社会本质,看到人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的影响、人的生活很大程度上由社会所决定。所以社会主义道德崇尚社会本位,以联系的视角看到人际和人与社会间的道德关系,并确立了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以社会主义道德看来,人的价值需要通过社会实践方能实现,所以虽然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但提出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在特殊条件下应该服从集体利益的需求,做出适当的个人牺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含有对集体的尊重,又内含对个人权利的肯定。在核心价值观中,我们看到人民建设强盛、繁荣、文明国家所担负的责任,也看到国家和社会为人民创造自由、公正的生活环境,以法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等方面所承担的使命。个人和社会、国家间缔结相辅相成、互利互惠的道德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