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物流分析、支点选择与空间布局

作者简介:
李大海(1978-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海洋经济与管理;孙杨(1987- ),男,山东青州人,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洋科技管理;韩立民(1960- ),男,山东东营人,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山东 青岛 266100)。

原文出处:
太平洋学报

内容提要:

战略支点是指对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与繁荣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战略空间。基于我国对外贸易海上物流的实证分析,本文梳理了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及关键水道,分析了战略支点建设的基础、问题与风险。针对沿线地缘政治与国际关系状况,本文提出了依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要通道的关键水道、分支通道及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点建设战略通道的布局方案,并提出了保障战略支点建设的建议。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6 期

字号: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其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①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亚欧非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加强沿海各国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联系,建立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的“五通”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加强合作的重点。然而,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上万千米,沿线国家有30多个,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例,既有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发达国家,也有众多新兴经济体和欠发达国家。因此,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注重战略落实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采取分清主次、重点推进、示范带动的发展路径。识别、选择若干具有重要地缘价值、经济发展潜力和共同利益基础的重要区域,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战略支点,集中资源开展重点合作,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的示范区和核心区,并建设我国海上活动的补给保障基地,可以为全面促进“五通”构建良好的发展支撑。

      一、研究综述与概念界定

      在地缘政治学研究中,战略支点的含义类似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所提出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②战略支点是指在次区域的、区域的、跨区域的或全球的多边合作框架下,通过战略性的双边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够有效发挥全局的或关键的支撑作用,并能对其他多边合作方产生积极的示范、引导和激励效应,从而确保多边合作进程稳定、和谐、有序的国家或地区。③战略支点能够发挥足够的地区影响并对大国的战略起到显著支撑作用,因而成为大国全球或地区战略布局的重点。④战略支点国家通常在保持区域战略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被视为维持国际或地区秩序的重要力量。

      总的来看,我国以往关于海上战略支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战略支点研究是与海上通道安全、海洋权益维护紧密联系的。如有的学者提出,为维护海洋权益,应当在关键性海峡附近获取战略支点,将有效的影响力沿着一定的路径(海洋、陆地或两者兼备)扩展。通过加强与有关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在大国博弈中掌握更多的资源和战略选项。⑤其次,由于受国际关系研究方法的影响,战略支点更多指的是一个国家,而非某一国具体的某个区域,这在多位学者对战略支点的定义中有所体现。⑥第三,对战略支点国家的选择主要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研究,采用主观评估的方法。如有的学者认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应当是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和缅甸;⑦而有的学者认为应包含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泰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研究应以上述观点和方法为基础,并结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有所发展。首先,“一带一路”是以经济贸易合作为主题的国家倡议,其主要落脚点在于“五通”。因此,战略支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地缘政治因素,更要考虑区域经济特点。选择和建设战略支点固然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通道安全的考量,更要在沿线打造区域经济贸易合作的示范区和核心区。其次,从区域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的角度来考虑,以国家作为战略支点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合理性,但还不能满足实践需要。以印度尼西亚为例,该国由1.75万个岛屿组成,东西横跨5500千米。即使在该国建设战略支点,也要落实到具体的某一个地区、某一个港口,才能得以实施。第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海上丝绸之路的空间特点和物流特征。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海上通道,具有悠久的历史,且路线相对稳定。⑧由于亚欧非海上贸易通道沿大陆边缘分布的特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物流相对集中,其空间布局具有较明显的线性特点,这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中心、网络化”的带状空间格局有较大差别。海上丝绸之路在穿越大陆边缘海的过程中,受半岛、岛屿的分割阻隔,形成了若干物流极为集中的狭窄水上通道,使这些水道及周边陆地区域具有高于沿线其他水陆空间的战略价值。这些地区应当成为识别和选择战略支点的重点。

      综上,本文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是指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理位置重要、经济开发潜力大、对维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畅通、稳定与繁荣发挥超过其他区域作用的节点地区。战略支点一般位于海上重要航运通道附近。在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战略支点应当发挥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在维护海上丝路畅通方面发挥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投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利益全球布局的特征更加显著,海上通道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在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积极参加国际上海洋科技、文化、维护和平等方面的事务,客观上也需要在主要海上活动区域和路线上建设补给保障基地。“海上丝路”战略支点的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后勤补给基地和服务保障体系,能够满足上述需求。二是在促进海上丝路繁荣方面发挥作用。当前,我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各国的经济互补性增强,要提高外汇储备利用效率、实现国内经济转型升级、人民币国际化等目标,客观上存在对沿线国家扩大投资的需求。以战略支点为落脚点,通过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区,在较短时间内形成规模化的资本、人才、产业聚集和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建成比较繁荣的临港经济区,可以有效发挥对沿线广大地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海上丝路的共同繁荣。三是在提升我国海上丝路建设主导权方面发挥作用。战略支点不论建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共建,都应当坚持以我为主,即以我为主建设、以我为主运营、以我为主使用,保持对战略支点的掌控力,发挥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军事基地的讨论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