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伴随着尊重去流动

作 者:
李玲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生活与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场游戏的故事

      午餐前,三岁八个月的儿子在餐桌前“盖车库”:将一个盛衣筐扣到玩具火车上,取名为“圆形车库”。

      就在他玩得兴致最高的时候,老公端着刚做好的菜走到餐桌前,儿子的车库挡了路,老公用脚一挪,结果,“圆形车库”里的车辆都“稀里哗啦”地倒了。

      儿子立马抗议:“你把我的火车碰倒了!”

      “我没看到,我急着放菜呢!”他爸辩解道。

      “哼!你把我的车库碰坏了!”儿子不依不饶。

      “那谁叫你放在这里呀,我过不去呀!”

      “可那是我的车库!”儿子眼圈已经红了。

      “好好好,下次你别在这里搭,我也就不碰了!赶快吃饭!”

      结果,儿子不肯吃。我俩只好先吃。

      不一会儿,儿子站到我的面前,对我说:“妈妈,爸爸踢了我的车库,我的火车全倒了!”

      我意识到,儿子还一直没有放下这件事情。刚才急着吃饭,没顾上管他这事儿,现在想来,可不是老公不对嘛!

      首先,是儿子玩在先,老公端菜路过在后;第二,老公没有经过儿子同意,就直接用脚去踢人家的玩具。

      老公也意识到了不妥,于是说:“好好好,抱歉,下次不踢了!”

      儿子不依不饶:“我不接受你的道歉!”

      于是我蹲下来对儿子说:“爸爸踢了你的玩具,你是不是觉得很生气呀?”

      “对呀!”

      “哦,你是觉得爸爸在故意踢你的车库吗?”

      “对呀!”

      “那我们问问爸爸是不是故意的好不好?”

      我觉得,我来搭个桥,爸爸会更有面子。中国式家长对孩子认个错太难,我家孩子爸爸虽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对,但依然在用一种敷衍的姿态,来避免自己丢掉父亲的范儿。

      经我这么一搭桥,老公赶快说:“是的,我不是故意的,我当时肚子饿得咕咕叫,想赶快吃饭,一着急就踢你的玩具了!下次注意哦!”

      儿子认真地听爸爸说完,没有回应。看着我,又重复了一遍之前的“案发现场”,显然,他对老公的道歉不满意。

      老公也看出了儿子的拒绝,而且经过刚才的过程,老公也渐渐放下了面子:“抱歉!我为踢了你的车库抱歉!”

      儿子依然不为所动,继续叙述“案发情景”。我对他说:“看来,你对爸爸当时没有及时向你道歉,感到不满对吗?”

      儿子点点头:“对呀!”

      “那现在爸爸已经道歉了。你愿意接受吗?”

      此时,老公伸出手想握手言和,儿子果断地拒绝了。我在边上看着,觉得这臭小子,就不能给你爸点面子?真是得理不饶人呀!

      但我想玩具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以及老公最初含糊不清的表达,同时也想看看如果去理智地解决这个问题,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

      于是,我对儿子说:“爸爸已经很真诚地道歉了。你不肯原谅他,那你提一个方案,看看他怎么做,你才能接受。”

      老公也附和着:“对,你来说说让我做什么?”

      儿子暂时没有说话。

      说实在的,我的心里有点没底,一种不信任感悄然升起:“他会提什么要求呢?”这种心态下,就变被动为主动耍着小聪明给出了一个提议:“要不让爸爸送你一个棒棒糖?”

      “不要!”儿子摇摇头说。“我下次挪到那里玩。”他用小手指了指远离餐桌的位置。“这次,爸爸帮我把车库修好吧!”

      听着小小的儿子一字一句地清晰有力地说出这句话,我为自己的提议感到惭愧,也为刚才对孩子的不信任惭愧。

      其实,孩子根本不想要挟什么,他要的,就是他的初心——要搭车库。

      “好的!”老公很爽快地答应。

      于是,儿子开始递给爸爸各种工具,请爸爸帮着修车库。

      爸爸修一会儿就问:“可以和好了吗?”儿子摇摇头,继续布置任务。

      直到最后,他让爸爸陪着,很认真地将很多色板摆到了筐顶上,号称是在涂颜色。

      这一切都完成后,爸爸问:“可以和好了吗?”儿子爽快地点点头:“好啊,可以了!”

      这场父子矛盾就此彻底落下了帷幕。

      过了一会儿,父子俩在做游戏,儿子不小心碰疼了爸爸的嘴巴,爸爸说“你碰疼我了!”

      “抱歉!”儿子一边玩玩具一边说。

      “请你真诚地向我道歉!”

      于是,儿子放下手中的玩具,看着爸爸的眼睛,放缓语速说道:“抱歉,真抱歉!”就此,父子俩“和好了。”

      回想这事儿,儿子用他的行为给我们上了一课,课程内容很丰富:“错了要诚恳地道歉!”“道歉要及时。”“真正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想补偿方式,而不是通过诱惑收买等手段去转移话题。”

      你做到了,孩子自然就会心甘情愿地对父母做到,这就是言传身教的力量。

      这让我想起,去年到儿子幼儿园开家长会,一位小男孩的妈妈出门时脱了袜套要换鞋,他不到四岁的儿子赶忙跑过来,帮妈妈将鞋跟提上。

      我看着很感动,这位妈妈说:“这就是爱的力量,你给予的,都会返回到你身上。”

      这位小朋友对妈妈的爱,绝对不会是在“孩子就应该如何如何对待父母”的条框下发生的,而是妈妈爱孩子,所以爱出者爱返。

      这种爱,不是因为被强迫或者被要求,也不是强加或者征服,而是种心灵对心灵的感染。

      爱的成分中,责任与担当是不可少的,但是我依然认为,主动自觉地爱是最长久的、最彼此滋养的,也是最高质量的。

      当然,强制也会产生爱的行为,尤其是亲子间。一个对孩子强势、不平等的父母,也可能会赢得孩子的尊重与关心,但这透支的是爱当中本能的那部分一血浓于水,孩子本能地爱自己父母的那部分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