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童年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心理与健康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透析童年——让爱走向成熟》一书中,有一节内容讲述了一个叫归的孩子的故事。归出生于贫困家庭,父母不想要她,出生不久便将她送人。3岁时,养父母又生了一个孩子,没时间照顾她,便把她送给爷爷奶奶抚养。6岁时,归才回到养父母身边。养父母把更多的爱给了弟弟,根本顾不上她。12岁时,她内心的爱、信任和希望破灭,绝望,愤怒,仇恨情绪滋生;18岁时,她恋爱而后失恋;25岁时,她陷入恋爱迷茫;30岁时,她离婚了……

      这一节内容是最触动我的,如果父母和孩子的生命总在两个不同频道,那通过心灵之爱与孩子产生的生命联结就永远无法完成。面对孩子,父母们惶恐的是,自己早已忘却了所有孩童时候的内在需求,对自己的生命状态也一无所知。《透析童年》作者认为,每个成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受伤的小孩”,年龄在增长,心灵深处却滞留在“小孩”的状态。这个心灵深处的小孩,一直在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情绪和行动。即使在成人之后,思维也会被相似的事件与场景瞬间拉回到童年,无可抑制地展示出不成熟的状态。

      对成年人而言,需要撕开自己的防御与保护,直面内在的创伤,正如清洗一件华贵的礼服一样,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因为心灵的洗刷不仅仅依靠技术,而是当你真正愿意为自己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涌流出那些独特的体验与感悟,这会使你在成长的道路上真正自由飞奔。无须害怕,而应该充满期待,因为一旦走过这些,生命就会在那个本质中相遇,这就是生命的觉醒!一旦父母完成内在生命的觉醒,孩子真正的需求、成长所需要的帮助,父母将了然于心,父母和孩子可共同享受成长和教育带来的美好。

      所以,最好的教育便是父母的成长。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更好地进行自我成长呢?

      1.自我成长,要先处理未完成的遗留事件

      从心理和社会层面来说,孩子的心理品质不够好或者说应对方式有缺陷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童年时不健康或创伤性的陪伴所导致。因此,我们要想帮助孩子成长,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而要想了解孩子,必须先了解我们自己。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父母都会不自觉把自己未完成的期待投注到孩子身上,希望借助孩子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比如有这样一个案例:A妈妈,从小成绩优异,但初中时因为被老师误解而和老师起了冲突,在老师面前发誓,以后再也不会踏入学校半步,从此辍学。等到结婚生子以后,A妈妈变得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孩子成绩稍微一退步,她就惩罚孩子,让孩子写保证书,保证下次一定考第一名。结果,母子关系非常糟糕,孩子每次完不成作业或者考试成绩不好时,A妈妈就会对孩子拳打脚踢,导致孩子对妈妈恨之入骨。这个案例引发我们的思考,孩子到底是在做他自己,还是沦为了我们弥补缺憾的工具?纪伯伦曾经说过:“你们的儿女其实不是你们的儿女,他们是对生命自由的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借助你们来到这个世界,但却非因你们而来。”

      2.去做一个“足够好的妈妈”

      作为一个好母亲,我们首先要拥有共情能力,能够懂得孩子的感受,并且对孩子的需要进行恰到好处的回应,家长要懂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他们真正的需要,学会包容和理解,多与孩子沟通和互动,双方都能明白彼此的想法,这样才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这里的“足够好的妈妈”主要强调的是刚刚好,即给孩子他所需要的爱。

      相对来说,“不好的妈妈”在我国文化下较少,更常见的是“无微不至的妈妈”。当代社会,我们的家长,尤其是母亲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爱我们的孩子,都把孩子的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就是我们的孩子并不为家长这样一种爱买单,换言之,孩子对我们的爱并不领情。比如,很多母亲抱怨说,“我为了儿子能够更好地学习,给他安排好了一切,我不上班,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为的就是给他做饭。我每天陪着他写作业,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替他做完,吃个橘子我都要给他剥皮,然后一口一口喂着吃,我为他牺牲了那么多,到头来他却离家出走,告诉我这样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再为他做什么?”

      正如弗洛姆所说,爱不等于保护。父母对孩子的爱,一种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的保护,一种是培养孩子自己去爱的能力。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保护是必需的,对于逐渐长大的孩子,放手是必需的。作为父母,不要把自己想象得太过强大,否则当爱成为枷锁,束缚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父母自己。因为当父母对孩子说“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时候,会无形中束缚对方。当你牺牲自己、不计后果,甚至失去自我去爱孩子的时候,你说你不求回报,你被你的坚持和毅力折服,你期待能够打动孩子,但孩子并不领情,到头来,你只是感动了自己。

      3.试着去注重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

      我们家长或许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品质,而不仅仅是成绩。如果心智足够成熟,他的学习成绩也就水到渠成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与我们对待孩子学习成绩的态度相关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长鼓励出来的。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了孩子将来能够以完整的人格状态幸福生活,父母要做的,就是重新了解自己,寻找我们生命中那些曾经丢弃的宝贵资源,让我们的生命重新开始成长,并以此来了解、伴随和支持孩子的成长。与此同时,也让自己逐渐走向成熟的生命状态。

      孩子的童年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重新触摸了自己童年真实的内心,这颗心是那么清澈而又脆弱,那么倔强而又需要呵护。书中归就在这种原生家庭的无意识的爱的缺失下,安全感和归属感逐渐消失,导致长大成人后面对偌大的世界,居然找不到心可以安放的家园。面对真爱,内心极度渴望被人爱的女孩儿又不敢去爱,怕受伤害和冷漠的矛盾心理,导致其惶惶不可终日。恐惧和渴望不断撞击着她,她在拼命地挣扎……我一边读一边感受着她敏感而脆弱的心灵,心有种隐隐作痛的感觉。我突然感觉她是那么的无辜,她理应有被爱和爱别人的权利,可是她却缺乏这种能力,因为从小她内心的爱没有被滋养,于是,她厌倦了这种没有色彩的生活,她决定寻求改变!所以,人格的健全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熟的标志,而非年龄;而父母与孩子心灵的连接和回应才是童年的必修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