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生存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社会保障则是青年就业创业“兜底”的安全网。关注青年的社会保障,构建青年劳动者的社会安全网,是促进青年发展的重要工作。一方面,青年对社会保障的了解和参与,取决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政策本身能够提供的社会保障种类。另一方面,青年社会保障的水平与现状又会对社会保障体系与制度的发展产生反作用。作为最富创造性的社会群体,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对于社会保障的新的期待和要求,这会不同程度地促进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体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发展青年社会保障,是维护青年在发展过程中的权益[1],而对于青年社会保障的研究则涉及青年发展内容的多个方面,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代青年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所指青年是我国14~35岁的年轻人。相关统计资料按照就业状况来划分青年群体,将研究的青年对象分为在职青年、在学青年和非在职在学的社会闲散青年三类[2]。从这三类群体入手,解构青年社会保障。其具体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青年社会保险、青年社会福利、青年社会救助和青年社会优抚。 到2014年年底,全国总人口数136782万人,青年人口数达40984.79万人,约占总人口比重的30.0%[3]。在职青年人数约为27038.55万人,占青年人口的66.0%;在学青年约12894.94万人,占青年人口的31.5%;社会闲散青年约1051.31万人,占青年人口的2.6%[4]。 上述数据为此次调研问卷的设计提供了宏观的参考比例。鉴于此次调研的针对性和代表性,笔者选取北京地区作为抽样调查的重点研究地域。根据样本容量估算公式n=(σZα/2/E)[2](n为样本量,σ为总体标准差,Zα/2为概率度,E为抽样误差),初次确定总样本量为3600人,考虑到回收率及抽样误差,每个群体的抽样规模多抽取20%,最终估算本次调查样本量为4320份,其中向在职青年发放了1865份问卷,包括国有集体企业、三资和民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员工以及个体和自由职业者;向在学青年发放了1808份问卷,包括普通中等学校学生、普通专科生和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向非在职在学社会闲散青年发放了647份问卷。访谈则采取了“滚雪球抽样”,同时考虑信息饱和度原则,各个青年群体均选取了一定数量的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综合调研问卷数据分析与访谈资料,笔者发现: 青年的社会保障由于与就业高度相关,使得三类青年群体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内容和待遇有所不同,因此,三类青年群体对社会保障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1.三类青年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 (1)在职青年 整体对养老保险制度有更多了解,更关注于养老保险;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青年对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高于三资和民营企业的青年。此次调查显示,在职青年对于社会保险五个方面的了解度从高到低依次是:养老保险(46.1%)、生育保险(41.6%)、工伤保险(42.1%)、失业保险(38.0%)、医疗保险(19.5%)。不同性质单位的青年职工,对于社会保障的了解程度也不同,而且只有自身可直接享受到的、切合自身利益的福利、救助补贴才有所了解。 另外由问卷分析得到,国有企业青年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最终缴费金额以及福利补贴的了解程度均高于三资和民营企业青年的了解程度。国有企业、机关单位的青年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的了解度分别为92.3%、84.6%与67.3%;三资和民营企业的青年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的了解程度分别为50.1%、77.4%与97.4%。 (2)在学青年 此群体对社会保障的认知度较低。因在学青年基本脱离社会生产,所以其所涉及的社会保险只有医疗保险,并且其对于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也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对于医疗保险的了解度高于其他学历学生。统计数据显示,仅有14.8%的在学青年对医疗保险有所了解。针对在学青年所能享受的社会福利,了解者所占比例达11.9%,而且主要集中于对奖学金的了解。对于社会救助的了解度达11.0%,同样也是集中于对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的了解。 (3)社会闲散青年 该群体对于自身的社会保障情况不清楚、不关心,也无力关心。闲散青年群体的异质性较强,没有组织为其承担提供社会保障相关权益的责任。调研发现,社会闲散青年几乎没人了解社会保障及其所含内容,更无从知晓相关具体问题。在社会救助方面,对于救助制度、救助标准、救助金领取的了解更无从谈起。 2.三类青年参与社会保障的程度 (1)在职青年 根据对在职青年社会保障参与程度的分析得出,单位的性质不同,会影响其参与社会保障程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高且全面;三资和民营企业青年社会保险参与率低且有短板。调查发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方面的参保率高达97.0%,三资和民营企业的参保率达82.2%,而个体和自由职业者的参保率只有28.6%。另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也达到了97.0%,民营企业达72.7%,自由职业者的工伤保险仅有14.3%,失业保险参与率则接近于0。针对在职青年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和集体企业有75.8%的职工参与,民营企业的参与程度只达到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