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A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17)01-0009-06 如果有一个人,用68年写了一本书,然而却不被后世所知,这算是一个人的不幸。可是,如果这个人的观点直接影响到了两位重量级的思想大师(阿多诺和齐泽克),并且他所写的是一本对思想史有重要价值的学术论著,这恐怕就会是学术界的悲剧了。令人有些伤感的是,这是一个笔者刚刚发现的真实历史故事:这个今天仍然不著名的人叫阿尔弗雷德·索恩-雷特尔,那本不被世人所知的书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西方历史的认识论》。笔者现在觉得,索恩-雷特尔的这本书,是自己所读到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所以,这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个人不幸和学术史悲剧。于是,我们必须重新发现索恩-雷特尔。 当然,这个被人称作“法兰克福学派的‘同路人’”[1]的索恩-雷特尔之所以不为人们所接受,原因之一是他的确没有同辈同胞学人阿多诺和本雅明那般广博和深邃,思想构境意向也过于单一,甚至面对身边发生的种种新的思想浪潮无法生成更深一层的学术共鸣和互文参照境,这都造成了他的理论构序上的闭合式自旋转,简单且过于固执地从一而终。并且,如果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他在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理论认知上的失误处处可见,这些问题可能也是当时索恩-雷特尔“腆着脸”靠近法兰克福学派、却被霍克海默坚决拒之门外的原因。然而笔者以为,这些问题并不足以让我们真正有理由不去关心索恩-雷特尔所努力进入的重要理论构境意向,特别是其中哲学认识论研究主题和历史唯物主义思考构境视角的并未真正实现的深刻意图和非凡构境点。其实,笔者觉得索恩-雷特尔的真正不幸,主要是因为他走了一条逆传统学科构序惯性、跨越学科规范的崎岖小路,即依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努力追寻整个西方认识论观念和康德式先天哲学构架的现实社会历史基础,特别是其对商品交换关系现实抽象的内里生成机制。在这一点上,索恩-雷特尔一个意外的贡献就是无意识地突显出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根本差别,即认识论的主要对象并非仅仅是感性经验之上的可见对象,而更多地是要透视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特定关系存在和内在构序。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回到马克思》一书中已经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很好地深入展开[2]。显然,即便是在今天,这些问题也是没有被学术界认真对待的重要研究领域,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难题,实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加之索恩-雷特尔明显单薄的理论准备,即虽然他也正确地进入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研究的内部,但其所依托的他性镜像却始终是半伪半真的,在相当多的构境点和理解层面上,他无力呈现马克思的原初构境,这使得他在正确的努力方向上奔走,其实际结果却是不理想的。所以,固然尽其一生努力,也并不能让索恩-雷特尔真正胜任这种重大学术突破,终而让不断滑下的逻辑巨石压住,有意义的构境意向落得残破不堪。被压下,那是历史,讥笑被石头压住是件轻松的事情,但我们将其从逻辑巨石下解救出来并重新凿开那条可能通向透亮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构境的新路,却真是难事。 笔者认为,索恩-雷特尔的理论努力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方面,是他第一次系统地追问了康德在认识论中实现的“哥白尼翻转”的历史唯物主义答案的可能性。或者说,是在漂亮的唯心主义思辨平台上深凿出一个新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构境的可能空间。这是他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中对哲学认识论的初步历史化构序层深化为一个宏大的批判性思想构境平台,并试图将马克思曾经开启的实践认识论问题深化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域中,以接续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不得不放弃的认识论追问。仅就这一点,已经足以使他进入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中一流学者的行列。尤其重要的是,这个深刻的构境方向正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缺失的重要学术维度。 纵观索恩-雷特尔的文本生产加工史,他极少出现逻辑斜视,理论构境之思始终聚焦于先天观念综合构架与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先验性构式的客观运动之关系。这两个先验性构架的归基关系是索恩-雷特尔理论构境中的精华。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锁定康德认识论革命的历史唯物主义答案这一主题,分别在1936年、1937年和50年代逐步形成自己有一定原创性的基本看法,并在1970年完成这一宏大理论工程的第一个全景式的论著,1989年在对这一文本的修改中,他又做了结构上的较大调整和完善。这也是我们要面对的索恩-雷特尔的主要文本。 对于1936年的“卢塞恩草案”,我们可以从同期他写给刚刚认识的阿多诺的命名为《功能社会化理论草案》[3]106的信中看到其基本理论轮廓。这是一个无名学者恳请学术大他者认可的文本。在一定的意义上,它很像青年海德格尔在1922年写下的“那托普报告”。能感觉得到,索恩-雷特尔一开始就打动了阿多诺,并逐步直接影响到后者。这是我们解读的第一个文本。索恩-雷特尔建立的第一个理念构境点是功能社会化[3]113的剥削关系[3]112决定了现代性认知结构的机能。政治性的剥削决定认识塑形结构,这是一个很新奇的想法。一是将认识的独立存在伪像归基为历史性的实践,社会存在的效用性决定真理性质。这是马克思已经初步奠基的思考线索。阿多诺也肯定了这一观点。二是人类的文化史与人类剥削关系史同体发生,由康德、黑格尔在哲学认识论中放大了的观念本质构成的先天图式和它所统摄的现象世界(事实性),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不平等社会剥削关系下的劳动实践的拜物教化异在。把唯心主义哲学逻辑中的暴力归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奴役关系和拜物教,这是一种新的构境点。并且,这里索恩-雷特尔的拜物教概念已经不同于马克思。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社会功能化是由全新的商品形式基本特征所建构起来的。在他看来,这种资产阶级商品形式的基本特征是同一性、定在和物性。这三个概念都超出了通常思想史的原有构序意义域,索恩-雷特尔由此突显出新的思考情境。特别是其中的定在概念,既脱离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原有规定,也没有链接海德格尔对抽象个人主体的否定性新规定——此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