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西埃眼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资本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乔喻,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 210023

原文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在1965年法文第一版《读<资本论>》中,朗西埃的文章《批判概念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紧接着阿尔都塞的序言式文章《从<资本论>到马克思的哲学》排在第二篇,但却在《读<资本论>》1968年再版时被阿尔都塞删除了,因此在我国学界和英语学界所熟悉的《读<资本论>》一书中我们看不到朗西埃的这篇文章。朗西埃在这篇文章中,表现出与阿尔都塞不同的独特见解。朗西埃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虽然带有阿尔都塞结构主义的框架和“有罪阅读”方法的认识论导向,但他用独特的论证方式对马克思的这一文本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思想史定位。朗西埃在分析《资本论》中的科学问题式时,一方面应用了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的观念,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米勒的拉康式精神分析概念——“转喻因果”概念,并结合马克思所使用概念,如形式、核心格式塔、完形格式塔等,将它们糅合到自己的分析中去,体现出许多超出阿尔都塞的地方。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6 期

字号:

       在当下中国学界,朗西埃被视作欧洲左派的重要代表而受到学界的关注;然而,学界对朗西埃的研究,往往从他的第一本专著《阿尔都塞的教训》(La d’Althusser)开始。这表明,在学界现有的研究视域中,流行的看法是认为与阿尔都塞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断裂”构成朗西埃学术研究的起点。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朗西埃的学术研究起点以及他在学术界的第一次登场,恰恰是在1965年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跟着阿尔都塞参与《读<资本论>》的研讨与写作,这构成了他学生时代的学术思考。而朗西埃的第一本专著《阿尔都塞的教训》以及他后来所反对的,恰恰是自己学生时代的信仰。本文将从朗西埃的学生时代、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哲学界,以及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结构主义建构的历史语境中,重新解读被中国学界所忽视的、《读<资本论>》中那篇后来被删除的长文《批判概念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Le concept de critique et la critique de l’économie politique des “manuscrits” de 1844 au “Capital”),以为研究欧洲左派激进政治思想提供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想资源。

       一、《读<资本论>》中被删除的文本

       《读<资本论>》是阿尔都塞于1965年上半学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带领几个学生上研讨课的成果,以论文集的形式出版。它是继《保卫马克思》之后,阿尔都塞“回到马克思”理论工程的延续。阿尔都塞之所以要“回到马克思”“保卫马克思”,主要是为了反对当时围绕在法国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周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指人本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倾向),通过确立“理论实践(theoretical practice)”的地位,建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和哲学。阿尔都塞志在掀起一场“理论上的阶级斗争”,战场就是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武器是由症候阅读方法、问题式、认识论断裂等概念所支撑的结构主义“阅读”。①

       在1965年法文第一版《读<资本论>》中,青年朗西埃的文章《批判概念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从<1844年手稿>到<资本论>》紧接着阿尔都塞的序言式文章《从<资本论>到马克思的哲学》,排在第二篇。朗西埃的文章从“贯穿马克思著作的批判概念”入手,研究“青年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话语(discours idéologie)向《资本论》科学话语(discours scientifique)的转变”②。青年朗西埃此文在方法论上的理论来源有两个:一是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已经建立的理论知识;二是米勒③在诠释拉康精神分析学时使用的相关概念。④朗西埃的这篇文章分为三部分:一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中人类学批判的解读;二是对《资本论》中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性的指认和建构;三是对《资本论》中拜物教概念与《1844年手稿》中人本主义异化概念之间的辨析。

       总体来看,青年朗西埃此时对马克思文本的解读有四个突出的特点:第一,他基于德文原文,善于从德文词汇的意义中发掘概念背后所承载的理论内核,并且比较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中所使用概念的不同,或相同概念所表达的不同含义。在这篇文章中,他关注的这类德文概念近20个。⑤第二,他对马克思的文本相当熟悉,讨论和引文不仅涉及《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等人们比较熟悉的马克思著作和手稿,还包括1843年9月《马克思致卢格》、1958年2月《马克思致拉塞尔》、1962年12月《马克思致库格尔曼》、1868年《马克思致恩格斯》等书信。第三,他将马克思的文本置于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双重语境下解读,一方面,关注政治经济学在前后文本中理论定位的变化,另一方面,不仅注意比较马克思与黑格尔、费尔巴哈之间的关系,而且关注常常被人忽视的马克思与康德之间的关系。第四,青年朗西埃不忘以同时期的其他欧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派作为参照系,尤其是意大利的科学主义代表——德拉—沃尔佩学派(Della Volpe School)。可以看出,当时只有25岁的朗西埃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已然称得上是一位具有严谨理论素养,并有着自己独立见解的马克思主义青年学者。然而,恰恰是这篇《读<资本论>》中写得最好的论文,却在《读<资本论>》1968年再版时被无情地删除了。

       朗西埃这篇文章被删除有着双重含义。首先是文本上的直接删除。删除者是朗西埃自己的老师阿尔都塞。《读<资本论>》在1968年再版时,阿尔都塞以“小开本出版”为由,仅保留自己和巴里巴尔的文章,删去包括朗西埃在内的其余三篇“重要著作”,并称删改后的版本仍然“严格地表达和再现了原版本的理论立场”⑥。1970年的英译本⑦,以及我们所熟知的2001年的中译本⑧均基于这一删减过的版本。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学界和英语学界所熟悉的《读<资本论>》中,朗西埃的思想是不见的。

       在这一文本变化的背后,是法国乃至欧洲左派经历的一场“断裂”式的革命——1968年“红色五月风暴”。阿尔都塞的理论在学生和工人运动中受到挑战,如朗西埃所言,“阿尔都塞主义,连同许多其他过去的思想一起,死在了68年五月的街垒上”⑨。阿尔都塞曾经的学生和追随者,也开始对老师提出质疑,其中,以朗西埃的态度最为鲜明。后来,朗西埃甚至将质疑发展成公开的批判和背离。他的第一本专著《阿尔都塞的教训》就是对阿尔都塞的思想理论和政治立场的全面批判,也可视作他对自己学生时代思想的一次自我清算。这当然也是朗西埃这一文本被删除的直接原因:阿尔都塞对不同道者和背叛者的开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