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之争及其影响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熹,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干部教育学院;江畅,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暨高等人文研究院。

原文出处:
哲学动态

内容提要:

德性伦理学至今已成为与作为规范伦理学两大主要类型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鼎足而立的西方伦理思想主流之一。德性伦理学在当代以“反叛”形式开始复兴的背景决定了其更多地通过寻找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相异乃至相反的特征来展现自身。这两大阵营之间演绎着一场持久而激烈的论战,彼此都试图找到对方的致命弱点以将对方归约到自身的理论范畴内。这场至今尤烈的旷世之争对于有效地促进德性研究的再度兴盛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6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

       近代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道德哲学一直表现为规范伦理学①的两种形式: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以致有思想家评论说,人们常常面临的选择要么是目的论的,要么是结果主义的,这就使得存在两种选择:要么以肯定或否定道德规则的形式来指导我们,要么通过计算后果发现正确的行为之路。②但这样做有按图索骥之弊,“这就是拿着中世纪的地图来行现代之旅了”③。其实从总体上来看,与现代文明自身的缺陷及其所导致的严重问题相关,当然也有着理论上的内在逻辑必然性,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伦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德性伦理学研究的热潮——一大批当代伦理学家(以安斯库姆为首)主张回归盛行于古代的以德性为核心的研究进路,“反叛”自现代以来的以评价行动为主导的探究方式——至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与目的论和结果论不同,德性伦理学在当代道德哲学中是以“第三种方法”的身份出现的。④在德性伦理学复兴的过程中,受到德性伦理学家批判的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对德性伦理学也进行了反驳和指责,并开始关注德性这个热点问题,由此形成了两大阵营批评与辩护的格局。本文主要分析德性伦理学与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这两大规范伦理学之间的争论及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一 德性伦理学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的批判

       德性伦理学家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都提出过批判,有些批判甚至措辞十分激烈。总的来说,德性伦理学批判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只注重规范研究,认为伦理学应当研究作为心理现象的品质,而不是作为某种外在力量规定行为的规范(义务和责任);德性伦理学激烈地批判功利主义和义务论关于建立某种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则的主张,认为人们行为的情境各不相同,因而道德是不可法典化的;等等。此外,德性伦理学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还分别提出了诸多批判。

       第一,功利主义的“无偏袒性”是错误的。威廉姆斯认为,功利主义试图从一种无偏袒的、非个人的观点来理解善性。或者说,功利主义将最大的总体福利确定为一种从不偏不倚的角度来看是最好的事态,然后根据一种行为对这种事态的贡献来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评价。这样,个人总是有义务去选择那种能够促进最大福利的行为,否则,他就犯下了道德错误。其推理正如“如果我知道我做X,O1就会发生;我不做X,O2就会发生;而且我也知道O2比O1更糟糕,那么,假如我自愿地不做X,我就对O2负有责任”⑤。也就是说,行为者不仅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直接后果负有责任,而且对他容许或本可以阻止但却未能采取行动阻止而发生的坏的后果负有责任。功利主义感兴趣的只是包含最大福利的事态,而不关心这种事态是由谁造成的,以及是如何造成的,因此,个人在功利主义理论中是完全没有价值可言的,“每一个个体都仅仅是一条向世界输出效用的无人格的管道而已”⑥。功利主义的这一消极责任学说不仅忽视了“我的能动性”和“他人的能动性”之间的区分,更为重要的是,它对个人的完整性构成了威胁。在威廉姆斯看来,行为者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义务,但没有义务为别人的行为负责任。

       再例如,功利主义者倾向于认为,当某人在决定做某件事情的过程中,他给予陌生人的必需品与给他的朋友、家人甚至他自己的应当相同。而且,既然他的钱通常能给绝望中的难民比给他自己或他的朋友带来更多的益处,那么他就应当在陌生人身上付出更多。但是,当他在决定将他的钱花在谁身上时,常识往往只会告诉我们,在正常情况下,道德上的他允许给他自己的好处超过陌生人,而且道德上经常要求给他的孩子的好处超过陌生人。显然,功利主义是与常识相冲突的,“无偏袒性”是错误的。

       第二,功利主义不能对人们如何行动提供合理的指导。安斯库姆等德性伦理学家认为,功利主义首先使得行为者与自己的道德情感相异化,同时要求行为者不要从个人计划的角度作出决定和行动,这使得行为者与自己的行动相异化,并且行为者还有无限的道德义务去追求总体福利的最大化,行为者的一切行动都要服务于这一道德目标。比如,假设用祖母的养老金开发永久的清洁水,并提供给许多边远乡村,这样就可以把数百人从因不洁饮用水导致的早逝中挽救出来,当地的经济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他只需要把祖母关在地窖里,强迫她在支票上签字即可。功利主义者认为他应该这样做,而道德常识则反对他这样做。⑦还有更为极端的吉姆的例子:一个上尉即将枪决20个抗议政府的印第安人,但如果另外一个人吉姆枪杀其中任何一个印第安人,其他19人将获释,反之20个印第安人都将被处死。这样吉姆就陷入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困境”之中,不论他作出何种选择,结果都会造成伤害。而在功利主义者看来,“道德困境”是个伪命题,吉姆接受上尉的提议枪杀其中任何一个印第安人都是正确的选择。显然,功利主义的很多要求是过分的,甚至可能是严重错误的,或者说它根本上就不能称之为一种好的道德理论。

       第三,功利主义思考生活的方式是片面的,也是不人性、不道德的。麦金泰尔等德性伦理学家指出,一个行为主体不应该被要求为了任何公正或道德而放弃他自己特定的生活和意图。反之,每个人应该为自己做决定,并且在正当的情况下以自己对良好生活的追求和意图为重心。或者说,完整性对于个人良好生活的意义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时常侵犯个人完整性的功利主义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它通常依据总体结果的考量来作出所有的决定,忽视了对人的作为整体生活的关照,致使个人变成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单向度的社会;而且让一个人花一个小时和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也要依据总体结果作出决定,那他就不是真正地爱他们。所以,功利主义是一种不人性的、不道德的理论,必定是错误的。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