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40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7)01-0083-09 长期以来,由于区域发展的非均衡性,空间分布、演化与协调成为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普遍关注的重点[1~3]。一般而言,区域经济水平在具有相似的地理结构特征条件下会趋于收敛,但即使在发达国家,因为区域自然、经济与社会等区域本底条件的差异造成经济、产业和人口等仍然集中在部分地区,难以真正实现俱乐部收敛。弗里德曼(Friedman)的中心—边缘理论、缪尔达尔(Myrdal)的回浪效应和聚敛效应、赫希曼(Hirschman)的涓滴效应和极化效应、佩鲁(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区域之间存在不平衡的事实[4~6]。空间经济学以同质地理空间假设为基础,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导向,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方式,没有考虑区域开发可能导致的环境负外部性对总体效率衰减的影响,忽略了区域开发强度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7,8]。同时,随着区域开发强度增强、速度加快和空间尺度扩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最大瓶颈,并随之带来经济效率低下[9~12]。 以唯经济增长的单一空间目标模式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良好的“三维”目标的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空间目标模式转变,使众多学者开始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均衡模式,对空间均衡的认识不断升华[13~15]。樊杰提出了2个空间均衡模型,一个是经济均衡本身的立体空间均衡模型,一个是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在内的综合空间均衡模型[16,17]。陈雯指出由于地理本底条件的差异性,需要通过空间开发供给能力与保护需求相匹配以及区际之间的分工协调实现空间均衡[18]。当前实施的主体功能区战略也是从空间均衡的角度提出的。然而上述研究缺乏对典型区域人地关系以及空间均衡状态相关探索,尤其缺乏对脆弱性和敏感性较高的生态地区空间均衡研究。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对地的索取愈来愈多,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却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资源环境约束带来的增长阻尼作用,那么从人与地协调视角如何理解空间均衡,并且进行有效评估呢?研究选择从人地协调视角界定空间均衡内涵,并以黄三角高效生态区作为案例,评估其空间均衡状态。 1 人地协调视角下的空间均衡内涵界定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地理环境所能提供的最大环境容量、资源保障、生态服务功能,人地协调实质是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协调关系[19~22],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匹配组合形成了区域空间均衡与失衡状态(图1)。当区域开发强度高于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超越空间可能供给的资源环境容量,或者应该保护的生态空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带来过多的掠夺式开发行为时,则会引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耗竭、能源问题等一系列地的不安全问题,人地关系不断恶化,社会经济活动损耗了过多的生态环境资源,可以视为空间资源的过度浪费。当区域开发强度低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时,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能够承载较高区域开发强度的地区,却因为各种条件限制而没有得到应有开发,呈现空间开发不足状态,虽然减少了资源环境损耗,但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经济增长的滞后,不利于区域整体社会福利的提高,国土空间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综合效益没有实现最大化,实质上亦可视为空间资源的过度浪费。上述2种方式都可视为空间失衡,当空间开发活动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协调匹配时,可以理解为该区域处于空间均衡状态。
图1 区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空间耦合 Fig.1 The coupling state between space developing intensity and carrying abilit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简称黄三角高效生态区)包括东营和滨州2市全部以及毗邻且自然环境条件相似的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和烟台的莱州市(图2),涉及6个地级市的19个县市区,具有中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低谷地带,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新兴的经济增长地区,被誉为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三角洲”[23,24]。2009年黄河三角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生态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生态系统独具特色,具有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条件[25],但由于成陆的时间较短,地下水矿化程度高,土地盐渍化严重,植被覆盖率低,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在长期的资源开发中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约束性认识不足,过分依赖石油资源,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又受到黄河断流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最终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综上所述,黄三角高效生态区在面临迫切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需求的同时,又受到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
图2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地理位置 Fig.2 The loc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2.2 研究方法 依据空间均衡内涵界定,研究采用区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组合匹配关系判断评估黄三角高效生态区空间均衡和失衡状态。 (1)指标体系构建与数据来源。为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黄三角高效生态区空间均衡状态,采用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表1)。数据来源于2014年黄三角高效生态区19个县市区统计年鉴、环境公报、国土资源年报以及山东省蓝黄战略重大课题“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