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也许刚刚还兴高采烈的,转眼间就咧着嘴哭个不停,可是当你问他为什么哭时,孩子却往往只会一边摇头一边更大声地哭泣。此时,你可能会显得手足无措。怎样帮助孩子学习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一读绘本《猜猜我在想什么》吧。可以一边读,一边玩,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游戏中学会表达情绪,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猜猜我在想什么》 [美]珍娜·凯茵/文、图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戴着傻气又花哨的超级大帽子,做着傻里傻气的鬼脸,唉,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我真傻! 黑漆漆的夜里,只有我一个人。外面在打雷——轰隆隆!闪电也来了——咔嚓嚓!我浑身不停地发抖,我真的好害怕。快来紧紧抱着我,帮我把灯点亮吧。 我像皮球蹦蹦跳跳,兴奋得无可救药!我就是要蹦、要跳、要玩、要闹,让我停下来?办!不!到! 这是一本关于情绪的书。作者以自己两个女儿为小模特,将她们情绪爆发时的样子用图画描绘出来,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害怕、伤心、生气、懊恼、嫉妒、开心、兴奋、无聊、害羞等丰富的情绪状态。孩子们阅读的时候,可能会观察到,每个画面的人物表情都是不一样的,相应画面的颜色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表示害怕情绪的画面,床上的孩子头发都竖起来了,张大嘴巴,眼睛圆睁,屋里漆黑一片,窗外电闪雷鸣,相应的画面以黑色调为主;表示开心、兴奋等情绪的画面,用靓丽的橘红、亮黄作为主色调;而懊恼、失望、无聊等情绪则使用了不同的灰色调,等等。 这也是一本帮助父母体察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亲子读物。它把孩子们日常的情绪表达得生动真实,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自己不同的情绪感受,慢慢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情绪。阅读的同时,更让孩子获得了语言的力量。 孩子们总是喜形于色的。他们有情绪时,或表现在眼睛里,或表现在面部表情上,或表现在身体动作上,生气时使劲地跺脚,高兴时又蹦又跳……孩子们的种种表现,其实就是一种最自然的“表演”。今天,咱们就请孩子们把绘本里的各种情绪表演出来吧。 准备材料:黑色、灰色、深棕色、橘色、亮黄色、粉色等卡纸,剪刀,画笔。 动手制作:将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心形,还可以在卡纸上画出不同的人物表情,制作出代表不同情绪和心情的“彩色心情卡”。 妈妈(爸爸)和孩子各自任意选一张“彩色心情卡”(不要让对方看见),猜拳决定谁先来表演。 表演者要用各种方式演出自己选择的“心情卡”中所表达的情绪和心情,但不可以直接说出来,让对方猜猜自己表演的是什么心情。例如,孩子选出橘色心情卡,就用表情、动作等表演出自豪的样子,请妈妈(爸爸)猜猜自己表演的,代表一种什么心情? 如果妈妈(爸爸)猜对了,就可以得到孩子的“心情卡”,再由妈妈(爸爸)来表演,游戏继续。如果妈妈(爸爸)猜错了,“心情卡”就归孩子所有。孩子可以再选一张心情卡继续表演,仍由妈妈(爸爸)来猜。 直到所有的“心情卡”都表演完了,比比看,谁得到的“心情卡”多,谁就获胜。 孩子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由简单变得丰富和复杂。3~4岁的孩子,所能理解的主要是一些明显而强烈的情绪,如害怕、生气、高兴等;5~6岁的孩子,逐渐可以理解嫉妒、自豪等更为复杂的情绪,所以,您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情绪认知水平,来制作不同种类的“心情卡”,减少或增加相应的“心情卡”的数量。 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鼓励孩子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到害怕?”“我们害怕的时候会怎样?” 爸爸妈妈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我的心情日记》,鼓励孩子将自己每天的心情,以及影响自己心情的事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由孩子自己画,也可以由爸爸妈妈把孩子讲述自己心情的话记录下来。制作过程中,可以和孩子交流,引导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如“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你可以做些什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等。 知识链接: 3~6岁孩子情绪的特点是:冲动、外露,易受别人影响,情绪控制力弱,波动大,且极不稳定,常常说哭就哭,说笑就笑,而且会很快从情绪的一个极端转向情绪的另一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控制能力的加强,这些情绪特征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同时,他们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的策略也会逐渐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