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小没错,为什么要逼孩子勇敢

作 者:
凌太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生活潮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Marcus这辈子除了叫妈妈爸爸之外会说的第一句话是“害怕”。那时候他一岁多点儿,我和阿姨抱着他在朝阳公园看那个漂亮的双层旋转木马,一边看一边商量着是不是抱他上去坐一坐。这时我听见他说“怕”。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我认为自己听差了,继续聊。然后,我和阿姨都清清楚楚地听到他说:“害怕!”俩人当场呆了。

      Marcus可能就是人家常说的那种“胆小的孩子”。他从小就拒绝冒险,我们家从来就用不着那些给幼儿的安全防护,不能碰的东西只要说一遍就记住,坚决远离。不知道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会摸电门、爬抽屉,以及把头伸进马桶,而我家的孩子连画都不肯往墙上画。

      他小时候很害怕气球,因为怕气球爆炸,坚决不进有气球的生日会。也因为害怕冲突,从小就会化解矛盾自己找台阶下,惹不起躲得起,而不是像别的男孩子那样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我听说,胆小的孩子其实是因为善于观察,因为事先洞悉了自己不能处理的风险而宁愿选择谨慎。我觉得这很好,是优点,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特点,所以我从来没有说过他一句“你怎么这么胆小”这种话。他不敢做的事情我有时也会鼓励一下,要还是不敢就算了。

      我觉得他虽然小,但也像大人一样值得被尊重,不敢的就不要强迫他,也许以后慢慢地就敢了。而我到这么大也还是不敢坐过山车,不是也生活得很好吗?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遗憾的。

      至于从小就能用怀柔手段解决问题,“我先玩儿别的,等你不玩儿了我再玩儿”,在我看来其实是更好的思维方式,甚至是情商高、有福气的表现。

      我唯一做的一件事是让他在幼儿园小班多上了一年。因为他是9月底的生日。本来努一努可以升一级,但我不想让他从此当班里最小的。我觉得当班里最大的孩子会对他的自信心有帮助。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Marcus长大了。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一个“胆小的孩子”。他越来越自信、开朗、爱交际,在学校颇受欢迎。他性格中的审慎慢慢地演化成认真、坚持、善于观察和思考。他早就不怕气球了,虽然还是不喜欢刺耳的声音。

      他身体灵活,喜欢高速的运动,5岁滑了他的第一个初级道,6岁滑了中级道,在体育比赛中敢于争抢。7岁这年,他至少有3回为了别人的事儿打抱不平,挺身而出去挑战比他大的男生。9岁之前,他已经成长为一个稳定、有主见、观察力强、内心强大而又温柔的小少年了。

      不过,从本质上讲,他一点都没变,他还是一个审慎的人,有时候有点多虑。从学校图书馆借的书从来不带回家,只在教室看,因为担心过期忘还。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做什么都记得清清楚楚,一旦发生变化,他就会自己去跟老师说,今天我的钢琴课取消了,需要坐校车回家……

      这就是他的个性,我喜欢他的责任感,但有时也会以放松的态度帮他放松一点,不要活得太累(虽然也许他并不以此为累)。我对他说:坐校车如果有变化我会通知老师的,你放心吧。即使错过校车,老师一给我打电话我也会马上跑过来的……后来在我的鼓励下,他也第一次把借的书带回家看了。

      结果,果然忘了还……我轻描淡写地说,明儿还了不就得了?然后给了他一块钱罚金带给老师。我心里还有点儿高兴,希望他知道自己一直担心的事儿一旦发生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这一年多以来,他这种过分审慎的情况似乎已经非常少见了,因为他的生活经验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自己已经知道哪些事儿重要哪些事儿其实没关系了。我很高兴我没有越俎代庖,干涉他的这个积累过程。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不鼓励胆小的孩子克服恐惧,他长大一直还很胆小怎么办?或者还会有人认为我只是很幸运,虽然没怎么管,但Marcus正好变得胆子越来越大了。

      对此我的看法一直没变过:能赋予孩子真正的勇气、鼓励孩子克服恐惧的,绝对不是“这个一点儿也不可怕”的说教、“你看看比你小的孩子都敢”的激将法、“你怎么这么胆小,一点不像男孩子”的训斥,而是父母设身处地的理解、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孩子是通过父母的接纳与生活经验的积累来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的,有了这些,慢慢就“敢”了。再者说,稍微想一下就知道,孩子小时候不敢做的那些对大人来说很简单的事,等长大了不是自然而然就都敢做了吗,急什么呢?

      我从小就是一个胆大包天的人,直到现在也是敢想敢干,我家双鱼先生经常表扬我“盲目自信,盲目乐观”。但我一点也没有因此而认为孩子应该和我一样,也没有“男孩子就应该胆子大”的观念。因为胆大包天的人其实都是自由主义者。在一个自由主义者看来,任何性格甭管好坏,都值得平等对待,谁也别压迫谁。

      天生我才必有用,谁说胆大就比胆小好?外向就比内向好?世界上要全都是胆大外向的人,得有多崩溃!可惜在中国,“胆小”的孩子和“内向”的孩子从小就被贴标签,遭受各种歧视和压力。我不知道这些压力除了让他们变得不自信、更为胆小和内向之外,有什么正面的意义。

      事实上,我很喜欢和“内向”的人交朋友,他们身上有一种安静的魅力,能够唤起我的敏感。孩子们这几年来喜欢过的几个老师都是很安静很内向的人。他们也许不是那么擅长跟家长沟通,但跟孩子却完全是心灵相通的。

      伟大的学者、作家、科学家,恐怕也是内向的多吧?甚至连我认识的一些顶尖的销售,也全部是有一点内敛甚至害羞的,他们能够真正倾听和理解客户的需求,也能让客户充分地信任和接纳他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