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拥有自律性的人,会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的生活品质。而自律能力从小培养更有效果。 我有一个加菲猫女儿 我确认,我有一个加菲猫一样的女儿,她总是用加菲猫的经典语录和我对话。 我:“为什么你每次吃完饭都忍不住打开电视机?我们不是说好了讲绘本故事么?” 女儿:“其实,我也不是每次吃完饭就看电视,有时我边吃饭边看电视,生活中有些改变会增加乐趣。” 我:“……” 我:“你明知道不完成作业明天就没法跟老师交差,为什么还赖着不动呢?” 女儿:“不要等明天交不上差再找借口,今天就要找好!” 我:“……” 我:“为什么你一边说自己太胖要减肥啦,一边却停不下嘴?” 女儿:“今天吃得下的,千万别搁到明天。” 我:“……” 于是,当她面对体重秤上飙升的数字时,只好假装无所谓说:“球状也是身材嘛!” 人们喜欢电影中那只好吃懒做、缺点自律性的加菲猫,可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的孩子像加菲猫一样不能自律:当她明知道是垃圾食品,却忍不住想吃;明明想考高分,却没办法好好复习;明明有一大堆作业,却停不下游戏时……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抓狂:为什么你总是管不住自己? 自律性差有哪些影响 自律性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真的很重要。 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经典的“棉花糖测试”。实验中,大人将孩子单独留在房间,面前的盘子里有一粒棉花糖,在离开前告诉孩子:如果坚持一小会儿(15分钟),等大人回来时还没吃掉棉花糖的话,他们会额外获得一颗糖的奖励;如果实在想吃,也可以立刻吃掉棉花糖。 所有孩子里,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抵御住了诱惑。大约20年后,研究者调查了当年实验参与者的发展情况,发现当年成功抵御诱惑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业成绩、更高的学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还有一项跨越同一群体4至44岁年龄段的纵向研究发现,儿时能做到自律的人,成年后在面对诱惑时其大脑负责控制功能的右侧额下回更活跃,从而使个体具有更好的自律性。而具有更好自律性的个体相比其他人发展得更好。 通过这两个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自律性所体现出的专注、内在控制力和延迟满足能力,是一个获得高成就的人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而幼年的自律能力将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自律性。 经常“延迟满足”的孩子自律性更好 是什么在影响孩子的自律性,而我们能就此做些什么? “棉花糖测试”的发起者,心理学家Walter Mischel发现:资源匮乏的孩子自律性可能更弱,是因为在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中,没有那么多练习“延迟满足”的场景,因为对这些孩子来说,延迟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所以他们养成了抓住当下的习惯。而没有反复练习和实践,就不能习得很好的自律性。那些从小获得更多资源的孩子,有更多机会训练。 比如,一些父母认为有添加剂的甜食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利,会要求孩子绝对不可以碰。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不碰甜食并非依赖于自律,而是自我压抑。自我压抑容易让人出现焦虑情绪,最终不得不向冲动妥协。于是,那些在父母面前自我压抑的孩子,当他们脱离父母的控制时,往往会更加放任自己,因为,长期的资源匮乏让他们没有得到“延迟满足”的训练,反倒让他们养成了及时行乐的心态。 解决方法:让孩子学会自律,应该提供合理资源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会分配,让他得到充分的练习。比如,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多吃甜食会带来什么后果,但可以品尝只要不过度,帮助孩子设定一些特殊日子用来品尝一些甜食,比如节庆日或者家庭冰淇淋日。 能为自己做主的孩子自律性更好 能为自己做主的孩子是具备了自由意志的孩子。自由意志,指的是有行为选择的自由,行为是由自己的意志带来的。不相信自由意志的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先天或者外物决定的,自己不对自己的行为具有掌控权,也无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容易不顾后果地放任自己,也更难做到自律。 我曾听过一些家长诉苦:我每天都得守着我的孩子做作业,如果我不在他身边守着,他要么就是发呆,要么就去玩别的,总之,别指望他能在睡觉前完成家庭作业!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更需要反省的是家长自己。一个孩子,只有在长期缺乏自主权的情况下,才会养成依赖型人格。在家长的包揽和控制下,孩子养成了凡事依靠别人做主的习惯,小到做作业,大到人生决策。 解决方法: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甚至,让孩子多多参与到家庭事务的管理中,提供更多让他们自己做主的机会。 比如: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引导孩子按照事务优先排序法分配自己的时间;尽可能地从小事上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机会,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和衣服等;在家庭决策上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他们有不错的建议,不妨欣然采纳…… 有父母做榜样的孩子自律性更好 研究发现,父母的自律能力差,会导致孩子的自律能力低。试想,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母呵斥孩子赶紧去看书学习,孩子会怎么想?身教的效果永远大于言传,我们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利于自律性生长的家庭环境。 父母对孩子自律性的影响还体现在孩子安全感的获得上。一些实验表明,0~3岁时期安全感的得到与否,能够预测个体6岁以后的自律性: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孩子更有可能在长大后自律。这一点不难理解,缺乏安全感的人是不自信的,对于长远的目标他们缺乏必要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意志力,只能着眼于当下,而一个自律性高的人,往往能够为了更长远的目标放弃眼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