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惜重金买学区房、上高价提高班、特长培训班,以为钱花在孩子身上就能让孩子学业优秀,有好的前程。把孩子和钱交给别人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作用,放弃了家庭应成为孩子的优质资源,结果常常事与愿违。 对孩子最有价值的“投资”究竟是什么?是每一位家长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钱花了,孩子是否就进了“保险箱” 在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中,有一个情节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虎妈”毕胜男为了孩子进重点小学,执意要买学区房。在找公婆借钱时一番感人肺腑的举例,打动了本来反对此事的两位老人,她以父亲教育自己为例说出父亲的名言:“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人!”因为父亲当年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自己。最后,公婆答应了借钱给胜男买学区房。 在这里,毕胜男偷换了概念,她投资的其实只是房,是人为地让孩子晚一年上学才能得到的入学资格,并不意味着有了这笔投资孩子就进了“保险箱”,就具备了成才的必要条件。 由于两代家庭倾其所有买学区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胜男要求女儿茜茜“一定要对得起每个爱你的人”,“一定要对得起这个房子”,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此相联系,胜男和罗素的冲突不断升级。茜茜认为爸妈经常吵架是因为自己,加之姥爷的误导,孩子一直坚信只要自己能考试第一,爸爸妈妈就会像以前一样恩爱。多重重压之下,茜茜得了儿童抑郁症,不说话了、不能上学了,这才引发了大人们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也从反面证实了投资学区房的副作用。 父母想为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的心情可以理解,毕竟“好学校”名声好,设施好,教师水平高,升学率高……但是这些优势资源对不同的家庭、不同学习状况的孩子来说,未必都能够达成理想的目标。大人们的从众心理、赌博心理、急于求成的心理很可能促使自己做出盲目选择,使得对孩子的教育结果适得其反。 买学区房或择校是要花钱的,可能还是一大笔钱,不同经济状况的家庭要承担的压力也不同。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父母可以心甘情愿为孩子节衣缩食,降低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不说,孩子也为此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比如很容易产生对父母的负债感,学习成绩一旦不好,总有一种对不起父母的感觉,还可能在同学之间的攀比中增加自卑感。也有的孩子觉得家里有钱,即便学习成绩不好上好学校也是理所当然的,反而放松了自己的努力。这些不良心理都会成为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的障碍。 其实,即便是进了好学校,并不意味着就是进了“保险箱”。无论学校整体水平如何,学生的成绩都有好中差,而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学校的差异,而是父母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差异。北京四中是我国著名的重点名校,校长刘长铭长期关注和研究家庭教育,他说:“刚出生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区别,为何三年、六年、九年成长之后就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走出了不同的道路?这个差异就是由家庭造成的。”他认为:“孩子的任何缺点和优点都与家长有关,不了解孩子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而且,我国当下义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教育的均衡发展。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以及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等具体措施。从长远看,义务教育改革的结果会使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也就意味着买学区房或择校对孩子而言,其积极意义也在不断消减,家长要三思而行。 孩子的成长需要才是最有价值的 对孩子有价值的投资并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并不是上个名义上的重点学校、上高价培训班这样的短期行为,而是长辈们对孩子自身需求的尊重。也就是说,为孩子投资应考虑孩子的需要,而不是大人的需要。 事实上,学校只是孩子学习的外部环境,如果孩子不愿意择校,择校后不能激发他自己的学习热情,再好的学校也无助于学习成绩提高。每个孩子对择校的态度是不同的,自身状况对“好学校”的适应程度也有差别。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应该跟孩子一起进行利与弊的分析,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父母花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培训班也是一样。如果孩子没兴趣,家长的强制只能让孩子更加抵触。 人们都明白“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的道理,任何一种选择的结果都有得与失。对父母而言,关键是要知道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当下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学习成绩、考级证书等也许关系到孩子升学时对学校的选择,但绝不是孩子的全部。有的孩子经过十几年的拼搏上了重点大学却倍感失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反思走过的路,觉得在学习的重压下失去了童年应当享受的快乐,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缺少作为一个健全人的社会生活能力。而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失去的东西是补不回来的,反而还会成为走上社会以后发展的障碍。 无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怎样不尽如人意,为自己的孩子做出安排的、为孩子花钱的还是父母自己。是注重当下还是注重长远?是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还是孩子的成长需要?这类问题想明白了,或许父母们就会少一些纠结,对是不是一定要花钱择校、买学区房、上高价课外班、强迫孩子练特长做出理性的选择。无论如何,父母们的选择体现了自身的教育价值观,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这其中的关键是以孩子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才是最有价值的,而不是父母的需要。 父母“投资”自己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在《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父母自身转变带来的孩子的积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