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发展动力和成熟度研究

作者简介:
朱一青(1984-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湖北 武汉 430070;朱占峰(1962-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城市规划。浙江 宁波 315211;朱耿(1986-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在读博士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湖北 武汉 430070

原文出处:
物流技术

内容提要:

通过对城市智能配送及其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综述,剖析了城市智慧配送体系发展动力的基本框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原理、量表开发、问卷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城市智慧配送体系发展动力变量进行了关联度评价,构建了发展动力变量关联流模型,进而在发展动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智慧配送体系发展能力成熟度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模型。


期刊代号:F14
分类名称:物流管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1 引言

      我国经济正处于中高速持续发展时期,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城市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正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和知识管理由粗放式向集约式不断转变,社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企业非核心竞争能力业务外包份额将不断增加,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业态逐步被人们所青睐,城市配送市场呈现旺盛的需求,而末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也更加凸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和城市的转型,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构建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6年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进一步强调加强智慧城市管理,推行智慧模式应用,建设智慧城市样板。这就将城市的智慧配送服务建设和管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欲在城市智慧配送供需之间实现科学对接,形成可管控的高效模式,推进物流配送手段的更新、城市物流资源的整合、配送运营效率的提高和物流配送成本的降低,进而助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的转型升级,加速城市的智慧化运作,必须准确把握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发展动因,科学评价其发展绩效,这将是本文要探索的根本问题。

      2 城市智慧配送及其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关于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研究,Hyeongjun等(2016)[1]研究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的行为动机,建立CEP配送模型。Stanis awlwan,Kinga Kijewska,Justyna Lemke等(2016)[2]为消除末端配送中的牛鞭效应,深入研究了信息共享和末端配送解决方案问题。Paola Cossu等(2016)[3]通过对合作、协调与协作强度的关注,研究了末端配送中的集成工具支持问题。Kuntal Bhattacharyya,Alfred L.Guiffrida(2015)[4]通过复杂技术视角,对末端配送的背景、计划和度量、运作关系等指标化处理,加强末端配送的协同和集成。C.Navarro,M.Roca-Riu,S.Furió,M.Estrada(2016)[5]通过构建能源、环境、资源节约于一体的新业务模式,深入研究了城市末端配送的敏捷化、协同化问题。J.H.R.van Duin,W.de Goffau,B.Wiegmans,L.A.Tavasszy,M.Saes(2016)[6]等通过历史统计数据的挖掘,展开了应用选址智能的研究。Wolf-Rüdiger Bretzke(2013)[7]展开了对城市物流的跨网络和跨企业合作的研究。F.Barzinpour & V.Esmaeili(2014)[8]以及A.Bozorgi-Amiri,M.Khorsi(2016)[9]则研究了城市多目标应急配送模型相关问题。黄敏芳(2009)[10]针对车辆路径方案智能求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制定了相关优化方案,形成了智能优化体系;丁怡,王如龙等(2013)[11]建立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敏捷性评估CTRSPI模型;雷洪涛等(2015)[12]研究了智慧物流路径的优化问题;张学龙(2015)[13]利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手法构建了精敏供应链系统;徐一鸣(2016)[14]基于大数据研究了敏捷物流运行系统;郝书池、姜燕宁(2016)[15]从意识自发、社会需求和利益驱动的视角剖析了城市智慧配送的发展动力机制;张小娟(2015)[16]则强调了智慧城市系统的战略维度、社会维度、经济维度、支撑维度和空间维度。汪鸣(2013)[17]站在城市宏观发展战略的视角,认为城市物流的发展不仅来自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诉求,同时也来自于城市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布局。综合现有成果,针对智慧城市配送发展动力、发展绩效指数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3 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发展动力

      3.1 发展动力构成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城市智慧配送体系建设进一步呈现巨大活力,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总体分析,其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三个大的方面:一是现代技术演进形成的技术支撑力;二是物流配送产业转型升级的市场驱动力;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社会拉动力,如图1所示。在发展动因中,技术支撑力是基础,市场驱动力是内因,社会拉动力是外因,三者相互作用,推动了城市配送体系的健康发展。

      

      图1 城市智慧配送体系发展动力构成示意图

      3.2 发展动力指标

      3.2.1 理论假设

      (1)技术支撑力。技术系统是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主要标志。技术子系统与现实末端配送活动紧密相关,在整个末端配送过程中,伴随着入/出库、理货、补货、流通加工、运输等功能作业环节,均需要相应的物流技术支撑其高效完成。技术系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智慧配送体系中各项功能的发挥,决定着整个体系的技术含量。因此,技术子系统是城市智慧配送体系运行水平先进与否的主要标志。

      技术系统是城市智慧配送体系的最核心要素。智慧配送旨在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末端配送资源,构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末端物流配送体系。配送过程需要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依据实时路况动态相应调整配送路线,对物流配送全流程进行监控,及时掌握所有库存货物所在位置。需要推动供应链网络中上下游节点间信息互通、联动发展、及时响应、精益生产、协同联动。智慧配送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均离不开技术支撑。网络子系统与管理子系统随着技术子系统的升级而升级,因而,技术系统在城市智慧配送体系运行过程中具有基础地位。

      技术支撑力贯穿多个环节,但最主要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IOT、RFID、Bar Code等技术为核心的通用基础技术;二是以通信传输网络、金融结算平台、信息监管系统为主体公共平台技术;三是以订单处理系统、作业调控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线路优化系统等为主导的配送专项技术。

      因此,本文假设:

      :通用基础技术对城市智慧配送体系建设具有正相关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