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正义与平等发展权

作 者:
陈俊 

作者简介:
陈俊,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原文出处:
哲学研究

内容提要:

保护全球气候安全的道德命令使得当代人类面临着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有限的环境空间无法支撑所有国家继续沿着高碳排放的模式继续发展自己。如何公平分配有限的全球排放空间成为一个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一个正义的全球排放分配方案必须要处理好环境权、生存排放权以及发展权三者的关系。基于生存排放和奢侈排放在道德上的不同分量,我们应该赋予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权以优先性;而基于平等的要求,我们应该在保证全球环境安全的限度内优先赋予发展中国家发展权。要实现这样的道德诉求,发达国家就必须首先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留下充足的排放空间来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基于平等发展的排放要求。文章试图在保护地球安全与实现全球发展正义的双重道德命令下,为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发展权进行道德辩护。


期刊代号:B8
分类名称:伦理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2-05

      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一个两难困境是:我们的地球并没有足够的环境空间来支撑所有发展中国家继续沿着原有的工业化老路来发展自己。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有一个上限的,到今天,这一空间的很大部分已然被人类,尤其是发达国家所占有。今天,生活在大约40个高收入国家中的占全球15%的人口使用了大约一半的世界能源,产生了大约一半的全球温室气体,而且消费了全球一半的商品和服务。因此,如何公平地分配全球剩下的排放空间将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和困难的任务。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就“把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的2度以内”的气候治理目标形成共识。但是,在是否应该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发展权”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发达国家极力反对继续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能力原则”(以下简称“共区原则”)作为新的全球气候协议的政治基础。本文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在当前的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下,为发展中国家的平等发展权进行道德辩护。

      一、气候正义的三个权利维度

      鉴于发达国家在引起全球气候变上的历史责任以及它们承担气候治理的能力,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所提出的“共区原则”,国际社会要求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起领导作用,并在随后的《京都议定书》中将这一原则落实为具有约束力的政治行动,即向发达国家提出有约束力的减排要求,而暂时延缓向发展中国家提出排放限额的要求。正是这一点使得当时的美国政府宣布退出该协议。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气候协议在发达工业国家和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区别对待”,因而是“不公平”的。事实上,自国际社会展开气候谈判以来,“区别对待”的原则,尤其是是否赋予发展中国家持续不断的发展权利问题,就一直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激烈争论的焦点。并且,自2012年启动德班平台谈判以来,这种争论愈发激烈。发达国家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主要任务应该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达国家的排放已经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正在迅速上升,且总量占比与增速都高于发达国家,因而减排的重点应当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方。而发展中国家则认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不能与贫困与发展问题相分离,要根据《公约》的要求,优先考虑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把脱贫和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放在首位。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气候协议关键在于能否将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作为一个维度纳入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中去,保证发展中国家实现减排目标与发展目标的协调。

      问题在于,这种“区别对待”真的是不公平的吗?我们对这种“不公平”论调回应是:应该把应对气候变化与解决全球贫困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综合考虑。一个合理的气候协议不仅要关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的排放量的相对差异,更要关注他们在发展程度上的更为宽泛的全球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某种道德相关性,而正是这种道德相关性为在全球气候治理机制中采取“区别对待”提供了理由。正如德里科学与环境研究中心(CSE)的研究报告所指出的:“美国公民在1996年的总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印度的19倍,美国的总排放量也比中国的排放量高出两倍多。而且,当大部分印度的人口甚至还没有用上电时,布什总统就想让这个国家停止它的‘生存排放’,以至于让像美国这样的工业化国家能继续拥有高的‘奢侈排放’,这等于是说要固化现有的不平等,即富国继续保持富有,而穷国继续保持贫穷。”(Delhi-based Centre for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CSE的回应提出了两个关于全球气候正义的规范性主张,这些主张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并且每个主张都与一个全球气候机制所必须解决的成本分配问题相关联。首先,我们应该在每个人为了生存而必须拥有的基本排放(称之为“生存排放”)与那些为了满足更为富裕的生活所进行的,超出基本排放之上的排放(称之为“奢侈排放”)之间作一个区分(cf.Shue,2014,pp.37-67),并且要求不能为了允许更多的奢侈排放而限制生存排放。也就是说,只有奢侈排放才应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道德责任。因为,人们应该会普遍同意,没有人应该因生存排放而受到指责。我们不能合理地期望人们减少这种排放,毕竟,“应该”蕴含着“能够”。并且,那些处于生存排放水平的国家也往往缺乏承担减排义务的能力。因此,在分配减排任务时,我们首先需要确认每个人都拥有某种人均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生存排放权。如果低于这个排放水平,那么,任何国家就不能被要求承担引起气候变化的责任,并且也不应该被指派承担减排的义务。但是,一旦超出这个水平,那么他们就开始要承担引起气候变化的责任。

      其次,基于对全球不平等的关切,要求任何全球气候协议要承认发展中国家具有平等的发展权,即赋予发展中国家超出生存排放门槛以上的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此同时,要求富裕的发达国家减少他们总的和平均的排放量,以便为满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留下足够的排放空间。要求富裕的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工业化过程中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气中积聚的温室气体超过了大气本身的自我净化能力,从而引起了全球气候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