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性的心理基础是什么,自古以来伦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两种观点是主要的:一是认为德性的基础在于理性,是因为有理性人才获得德性。古希腊罗马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亚派,以及现代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斯多亚主义大致上持这种观点。二是认为德性的基础在于情感,是因为有某种本源性的情感人才有德性。这一派最典型的代表是近代英国情感主义者和当代情感主义者迈克尔·斯洛特,也可以包括认为德性在于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或感受(这只是在宽泛的意义才属于情感)的快乐主义者。由于情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主张德性的基础在于情感的思想家对于德性的基础在于什么样情感的意见并不一致,有人主张在于快乐痛苦,有人主张在于同感,也有人主张在于共感(移情)。对于德性的基础是什么,除这两种主要观点之外,还有一些不那么典型或不那么有影响的观点,如认为德性在于心灵所获得的上帝的启示或恩惠。笔者认为,所有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理性、情感、上帝可能是某种道德或道德形式(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仰)的心理基础,但不是道德品质的心理基础。道德品质以及道德行为的心理基础在于意志,有意志才有道德品质,才有德性。本文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种观点加以阐述,以就教于持各种不观点的同仁。 一、道德的根基是人性,道德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心理基础 关于什么是人性,古往今来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笔者认为,人性是由人之所以为人的潜在规定性构成的整体,而“这个整体就是由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的特性构成的统一整体”,也可以简单地说,“人性是由谋求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特性构成的统一整体”[1]112。这里,生存得更好是人性的目的,也是作为人性现实化的人生的目的,而谋求生活得更好是人亘古不变的本性。谋求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特性或潜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包括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潜能。人性是潜在的东西,它需要通过人开发潜能的作为现实化,而人开发潜能的作为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因此,人性的现实化是人性、作为和环境三者的函数。人性的潜能现实化就形成了人的现实能力,包括与潜能相应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能力。 人性现实化存在着道德和不道德的维度。这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这种社会性客观上要求人性潜能的现实化不仅要有利于一个人自己更好的生存,而且要有利于他生活于其中的共同体中的他人乃至共同体本身。社会正是把这种客观要求看作是道德的,并通过各种措施来促进人性朝着道德的方向发展。当人性总体上沿着社会所期望的道德方向现实化时,人就会在这个过程中生发出正确的善恶观和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良心、仁爱、圣爱等道德情感,德性的品质以及正当的行为。它们构成了道德的不同方面,分别属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范畴,而所有这些道德的方面都是人性道德的现实化的结果。总之,道德源自人性,道德的整体源自人性的整体,道德的不同方面源自人性的各种基本潜能及其现实化过程,而又都最终指向人谋求更好生存的本性的实现,指向生存得更好的人生目的。当然,在不同的人那里,它们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必定有现实化程度的不同,但它们常常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从总体构成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整体上的道德人格。 人性现实化的结果使人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能力,这种现实的能力就构成了道德的心理基础。从心理的角度看,人的现实能力主要包括认识能力、情感能力、意志能力和行为能力,这些能力构成了人的道德的不同方面的基础。道德的不同方面大致上是与这些能力相对应的,或者说属于这些能力,因而都有相应的心理基础。正确的善恶观(正确的善恶观是在长期的道德认识活动中积淀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良好的判断能力是以人的认识能力特别是理性为基础的;道德情感的心理基础是人的情感能力,特别是一些情感主义者所主张的“共感”;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则基于人的意志能力,特别是基于欲望和兴趣的“有意于”、“有志于”和“有求于”的意愿结构、抉择结构和谋求结构①,是通过现实的意志活动形成的。所有这些心理能力根源于人性的潜能,因此,人性的不同方面构成了道德的不同方面的根基,而作为这些潜能现实化结果的不同心理能力则构成了道德不同方面的心理基础。由此看来,道德不是像理性主义者所说的只是根源于理性,也不是像情感主义者所认为的只是根源于情感,而是根源于包括理性、情感等在内的人性潜能,并以源自人性潜能的现实能力为心理基础。 广义上说,人性的各种潜能现实化的结果都存在品质问题,也许古希腊人就是在这种意义上把人在各方面表现出来的优秀看作是德性(arete)[2]84。这种德性显然不是道德意义上的德性,而是人各方面品质的优秀。根据品质的这种意义,人的认识能力有品质问题,有所谓认识的德性(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理智德性”);情感能力也有品质问题,有所谓健康的情感、高尚的情感等;行为能力也有品质问题,如有办事效率高低、工作质量好坏等;甚至人的体力也有品质问题,如力量大小、耐力好坏等。在这种意义上,人的意志能力同样有品质问题,通常所说的钢铁般的意志就是意志的坚毅品质。与其他能力不同,意志能力的品质一般都关乎行为选择、关乎所选择行为的践行等,涉及与自身的关系,涉及自我与他者(包括他人、组织、国家、环境等)的关系,出自意志的行为会对自己和他者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于是,这些品质就具有道德的意义,那些有利于自我和他者的品质被社会认定为道德的品质或德性,相反的品质则是不道德的品质或恶性。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作为人的综合调控机能的意志活动积淀的结果 意志作为人的一种特殊能力与认识能力、情感能力不同,它不仅能产生和控制人的有意行为,而且能协调认识能力、情感能力、行为能力(包括体力)及其活动,人格中其他要素(如观念、知识等)也会潜在地对意志发生作用,因此,意志是一种综合调控机能。这种综合调控机能在长期运用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定势、倾向或意向,这些定势、倾向或意向就是意志的品质。道德品质就是意志长期活动积淀的结果,属于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