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文化概念

作 者:

作者简介:
仰海峰,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广义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指与人相关的一切行为与结果,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只有与自然相对比,才能理解文化的意义。狭义的文化概念,即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文化概念,这个意义上的文化概念与人的思想意识相关。从思想观念的意义上来讨论文化,可以把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沉淀在人心灵深处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更多的是体现了人们的自发观念。这些自发的观念包括风俗习惯、面对外部世界的刺激而产生的自发心理意识以及无意识选择、自发的情感与意志力等,它们形成一种文化结构,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并扩展到整个民族的生活,形成个人与集体的惯性行为系统。二是日常生活层面的文化观念。从文化的趣味来区分,可以把日常生活层面的文化分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大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消费社会的兴起直接相关,大众文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工业体现了资本的内在要求,造成了社会的同质性。文化的第三个层面,即文化的形而上层面、人类的理想层面,它为人的存在及其历史提供最终的根据。在历史的演进中,正是文化的这一部分沉淀为人们的集体无意识,并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在这个层面,文化的指向是如何让人得到真正的解放,从而实现人的潜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期刊代号:B1
分类名称:哲学原理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文化唯物主义”是英国当代著名文化理论家雷蒙·威廉斯阐发并倡导的一种理论与方法。在这种理论方法中,文化不再仅仅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而存在,而是直接成为了“基础”的组成部分,文化本身就是社会的基础,威廉斯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这一崭新的哲学方法。在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强调文化的物质性和生产性是要还原文化作为社会基础的应有地位,突出文化的实践性和创造性,揭示文化作为社会斗争场域的政治意义,这已被学界所广泛接受。然而,对于什么是文化以及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学界则有不同的认识。实际上,文化概念的内涵十分复杂,正如威廉斯自己所说的,英文里有两三个比较复杂的词,文化(culture)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不仅因为“文化”这个词有着复杂的演变史,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不同的学科及不同的思想体系中,文化都被看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①本文将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对文化概念进行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一、广义的文化概念及其与文明的区别

       自1871年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加以界定以来,根据《新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说法,文化这个概念大约有160多种定义,有的学者甚至认为有300多种定义。更为复杂的是,人们讨论文化时,往往又会与文明(civilization)纠缠在一起。因此,在关于文化概念的讨论中,首先需要将文化与文明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别。

       《新不列颠百科全书》对文化做了这样的界定:“文化可能被界定为人类的独特行为以及与这种行为相关的物质对象;文化有语言、观念、信仰、习俗、符号、制度、工具、技术、艺术作品、仪式、礼节,等等。”这个定义,明显受到了泰勒的影响。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能力和习惯。”②美国人类学家赫斯科维茨进一步将这一文化概念具体化,认为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文化是学而知之的;文化是由构成人类的生物学成分、环境科学成分、心理学成分以及历史学成分等衍生而来的;文化具有结构;文化可以分为不同方面;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可变的;文化显示出规律性;文化是个人适应其整个环境的工具、是表达其创造性的手段③。在此基础上,克莱德·克拉克洪在《人类之镜》中,把文化逐次界定为:一个民族的全部生活方式;个人从他的群体获得的社会遗产;思维、感觉和信仰方式;来源于行为的抽象;人类学家关于一个人类群体真正行为方式的理论;集中的知识库;对多发问题的一套标准化适应方式;习得行为;调节和规范行为的机制;适应外部环境和其他人的一套技能;历史的沉淀。④

       从这些学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文化是与人相关的一切行为与结果,是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指称人的一切活动及相关结果。因此,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凡是与未被人所影响的自然相对立的东西,实际上都是文化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也只有与自然相对比,才能去理解文化的意义。正如李凯尔特所说:“自然和文化这两个词并不是意义明确的……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保持本原的意义……自然是那些从自身中成长起来的、‘诞生出来的’和任其自生自长的东西的总和。与自然相对立,文化或者是人们按照预计目的直接生产出来的,或者是虽然已经是现成的,但至少是由于它所固有的价值而为人们特意地保存着的。”⑤如果说在人类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自然还保持着其原初样态的话,那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产生,特别是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普遍化,自然日益被打上了人的印记,自然日益被社会化了。这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评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人本学时所说的:费尔巴哈想寻找未被现代理性所污染的、最能体现人的原初类本质的自然,并以此来摆脱异化,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这种未被人的活动所影响的自然,恐怕只有在太平洋的某个岛屿上才存在。⑥

       谈到文化概念,就不能不讨论文明一词。通过对文明(civilization)一词由来的考证,威廉斯认为:“文明通常被用来描述有组织性的社会生活状态。”⑦从这个界定中可以看出,文明一词的内涵更多地与文化的精华部分相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柯勒律治将文明与举止的优雅联系起来。作为一种体现文化进步与个人自由的状态,文明与野蛮形成了对比。汤因比认为,文明是一种通往高尚精神生活的过程,“在这每一种文明中,人类都是试图超越起码的人性——即超越原始的人性——以达到某种更高尚的精神生活”⑧。在本文的讨论中,文明一词是作为“文化的精华”意义上来使用的。

       当然,上述关于文化的理解还是太宽泛了。随着知识的发展与学术分工的细化,文化概念的内涵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人们对其内容也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类。比如从社会结构入手,可以将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文化区分为物质层面(经济)、制度层面(政治)和观念层面(思想)。如果考虑到制度或者与具体的组织结构和形式相关,并取得物质性的外表,或者与人的观念或思想相关,体现为一种观念性的存在;那么,又可以将文化区分为物质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层面。在霍尔和尼兹看来,在这样的区分中,文化包括以下内容:“(1)思想、知识(正确的、错误的或未经证实的)和处事规则;(2)人工制造的工具;(3)社会行动所产生的产品,并且能为进一步的社会生活发展所利用。”⑨这里,文化就体现为物质文化和符号文化。对于某些学者来说,他们可能更为看重物质文化对人的存在与社会发展的意义;对另一些学者来说,他们可能更为看重观念文化或符号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和人的决定性意义。在后一种理解中,文化的内涵逐渐被狭义化了,即主要从符号出发来理解文化。比如格尔兹就说,他对文化的理解是从符号学出发的,从这一视角出发,“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把文化看作这些网,因而认为文化的分析不是一种探索规律的实验科学,而是一种探索意义的阐释性科学”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