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这件事,对于幼儿园、老师们和即将进入小学就读的孩子家长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是贯穿幼儿大班整学年学习生活的重中之重。这项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情况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但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或者是有心无力、不知如何下手。笔者借此文给同行和家长提个醒: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 画面1 早晨入园时,冬冬欢快地跑进大(1)班,老师说:“冬冬,把昨天的调查表交来。”冬冬手往后一指:“在我妈妈那儿。”跟随在后的妈妈帮着交调查表,帮着把冬冬的书包放进他的柜子,又倒了些水催着他喝…… 画面2 上课开始了,冉冉在妈妈推拉下才慢吞吞地走进教室。老师不悦地说:“你又迟到了!”她妈妈着急地说:“每天起床家里就像打仗一样乱哄哄的,你急她不急,吃饭慢,穿衣慢,连走路都慢。到一年级怎么办呢?” 画面3 童童哭着不让妈妈走,说有入欺侮她。她妈妈走到那个孩子面前把他训斥一顿,那个孩子惊恐地望着她不知所措,她又请老师调座位…… 画面4 别的孩子在开心地玩区角游戏,而乐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写着什么。老师走过去一看,他在写汉语拼音,问他为什么会写这个,他说:“我妈妈布置我做的,还有数学作业呢。”他用羡慕的眼神望了望他的小伙伴说:“我妈妈不准我玩。” 不用追踪这些孩子入小学时的情况,就能知道他们适应小学生活会比较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其家长压根没有意识到幼小衔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且需要在家庭教育上多下功夫。他们通常会犯以下错误: 包办太多,孩子自理能力差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4+2+1”的模式,孩子是这个家庭的中心,长辈们的态度是“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手里怕化了”。孩子的一切事情,家长们都愿意代劳,即使孩子会做并愿意自理,他们也有种种理由代劳,如穿衣服不整齐,吃饭太慢,爬楼会喘,跑步会跌跟头,一个人玩会受人欺侮……我们班有一名孩子,只能吃肉圆、蒸鸡蛋这些软烂食品。因为从他小时候起,奶奶就把所有的菜剁得细细的喂他,咀嚼功能没有获得良好锻炼,如今上了大班,吃饭速度还是很慢,在家里还需要大人喂饭。再如,幼儿园关于幼小衔接的要求是让孩子自己背书包进园,而画面1中家长生怕孩子“累着”,宁愿把自己扮成“书童”的角色。 给孩子的“自由”过了火,导致孩子没有时间观念,责任感缺乏 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的孩子:拿书慢,做事慢,吃饭慢,喝水慢……干什么都“淡定从容”。不少家长也反映,孩子在家穿衣服磨磨蹭蹭,吃饭数着米粒一颗一颗地吃,画一幅画能画一两个小时;让他去做一件事,他要么完成得很慢,要么磨磨蹭蹭索性把事情忘了。以前总认为孩子小,就由他去,心想等大了就好了,没想到上大班了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下去,怎么适应一年级小学生活呢?不少家长开始犯愁了。其实,孩子的这些毛病都是家长“惯”的,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不恰当的“自由”,导致孩子没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 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没有学会处理纠纷的正确方法 一些家长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吃亏,被人欺侮,就这样传授经验:“别人打你,你就狠狠地打回去。”最后还来一句“我们不会怪你的。”我曾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名平时蛮乖巧的孩子把另外一名孩子的鼻子打流血了,我问她为何打别人,她说:“妈妈告诉我,别人欺侮我时,要狠狠还击。”其实起因只是那个孩子无意之中碰了她一下,她就认为自己“吃亏了”,要“还击”。还有一些家长面对孩子之间的纠纷没有冷静的态度,没有调查清楚来龙去脉就去训斥、指责别人家的孩子,甚至有家长为了孩子之间的矛盾大打出手,孩子有样学样,“以暴制暴”。 片面衔接,过分强调“益智” 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也是要不得的。不少家长特别重视知识,特别是语文、数学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学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听讲的不良习惯;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学前的“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为了确确实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家长必须有这样的认识: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人们不断更新知识。任何一级的学校教育都已经不能保证人一生的充分发展,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和人们本身发展的需求。从终身教育的观点来看,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都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任务都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全面的素质教育基础。那么,孩子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幼小衔接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幼小衔接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责任,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 适度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入小学后,许多事情是父母代办不了的,如老师要求独立完成的学习、劳动等任务。家长应该尽早意识到这点,并要有目的地让孩子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玩具、学具,整理书包,自己背书包进班。这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考虑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里合适?”“还需要带什么东西?”“老师还有什么要求?”等。一次次重复这样的过程,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对孩子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有重要作用。此外,可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等,锻炼孩子的观察和动手能力,这样孩子在入小学前就会做很多事情,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