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再陪陪我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女儿悠悠4岁1个月了,再过2个月中班就结束了。可是每天早上到幼儿园后,她都不让我走,希望我多陪她一会儿。于是我常常会陪她十几分钟,可是我走的时候她依然因此情绪低落。老师对我说,孩子在园里挺好的,你走了孩子就好了。其实,女儿在班上也有自己的好朋友。我很纳闷,为什么女儿会这样呢?

      是因为转园的原因吗?女儿一直个子偏高,2岁3个月上了一家私立园的托班,当时她在班上是最大的,各方面能力还不错,老师也比较喜欢她。有一个老师请假了她还一直问老师什么时候来。由于种种原因下学期转到现在的园上小班,个子在班上属于中上等,但年龄最小,一些孩子会比她大1岁左右。刚开始我们以为她只是转园后一时不太适应,所以进班后就多陪一会。她到现在还记不牢幼儿园名字(一共6个字)和老师的名字,老师的姓偶尔也会混淆。以前的幼儿园名字记得很牢(5个字)。

      是我陪伴她少吗?从今年3月份开始,周一到周四奶奶接了后,她和班上七八位小朋友一起上她喜欢的舞蹈游戏班,回到家9点左右,我会陪着她看书、做游戏等,10点钟关灯睡觉。周末我会带她去朋友家或游乐场玩。

      是爸爸陪伴少吗?在爸爸心里,女孩子主要还是由妈妈来带。加上爸爸是警察经常值班,休息的时候难免要去开会、执行任务等,虽然他偶尔也会陪孩子画画、搭积木等,但是一周下来,他陪孩子也就2个小时左右。

      请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该怎么调整?

      面对转园一年多仍旧难于分离的女儿,善于反思的妈妈找了很多原因。通过后来和妈妈聊天以及观察孩子所画的家庭生活——爸爸妈妈为她庆祝生日,说明虽然爸爸陪伴较少,但在孩子心中依然有父亲的角色。那么,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以下两点。

      悠悠知觉敏感,转园、跳级是挑战

      悠悠适龄入托,当时个子比较高,心智相对成熟,关心老师。通过妈妈的描述我们能感受到悠悠在情绪调控、社会交往、身体发育等方面表现良好。她对人际关系也敏感,她关心老师为什么没有来上班。可是转园后,情况发生变化。一年多过去了,她甚至记不住幼儿园的名字,偶尔混淆老师的姓,可是却牢牢记住了以前托班幼儿园的名字。这说明悠悠是一个知觉敏感的孩子。

      孩子靠体验来知觉世界,来解读成人的情绪和关系。悠悠的知觉告诉她,托班的老师更重视自己,更认可自己。按照心理学家吉布森的观点,人的知觉是一种适应行为,儿童不仅能主动知觉物理环境,同样还能主动知觉社会环境、人际环境。悠悠敏感的知觉在转园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也可能会造成阻碍。

      转园后环境发生变化,如果同伴能力差不多,悠悠依然有可能在群体中崭露头角,因为之前悠悠习惯了托班老师对自己的重视和好评,重视和好评作为正强化物,是一种良性的刺激源和反馈物,能让悠悠知觉到环境的善意,从而打开心扉,更主动地和老师、同伴交往。但是转园同时还跳级,很有可能让悠悠知觉到的环境更加复杂。新群体普遍年龄大,那么,班上小朋友的认知、社会交往、游戏水平、情绪调节的能力、语言和身体动作的发展普遍较好。作为年龄最小的、跳级插班的孩子,她必须面对群体能力普遍比自己强的现状。于是,她在新的班级里所知觉到的信息与以前在托班所知觉到的信息产生了落差,所以直到中班结束悠悠还在回避——她记不住现在幼儿园的名字,常常混淆老师的姓。

      家长老师怎么办?

      作为家长,妈妈要对孩子所感知到的落差有所准备、有所察觉、有所关注。转园前要和孩子谈心,告诉孩子新的幼儿园有很多挑战,所以,我们第一步做的是适应。什么叫适应?就是能完成老师的活动,不要苛求自己完成得最快最好,完成就是成功。同时,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和老师沟通悠悠以前在托班的表现,让老师对她有信心。妈妈则更要关注悠悠取得的小的进步,鼓励和支持她获得成就感。

      作为老师,要帮助孩子适应新集体,获得归属感。老师需要给全班孩子反复强调每个孩子都很独特,老师能看到每个孩子的努力和闪光点,做得好只是结果,老师更认可大家做的过程。让悠悠明确老师的评价标准,孩子才会放宽心,知道该如何努力。

      总之,作为家长和老师,要重视悠悠所知觉的事物,从儿童的视角来调整教养的态度和方式。

      “想妈妈”是提醒,做好情感疏导

      孩子不能决定要不要转入新园,也没有办法准确表述心中的感受,更没有能力主动调节与教师的关系,但她用行为“告诉”了成人自己的不适应——记不住幼儿园的名字,黏着妈妈不让走。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有原因,并非真的“妈妈走了,孩子就会好了”。只不过随着妈妈离开,表达的通道被堵塞了。但表达的愿望、情绪疏导的诉求仍然存在。它会以更强烈的方式,在合适的场合继续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转园一年多来,直到中班都快结束了,悠悠仍然黏着妈妈的原因。也就是说,“想妈妈”是提醒——因为孩子没有被真正理解!

      家长老师怎么办?

      成人要主动与孩子聊天,观察孩子的表现,重视她的心理感受。情感是流动的,流动才是健康的。首先,孩子内心对托班的思念情感被压抑下来。成人要让这种感情流动起来。妈妈可以抽空带孩子回托班看看,或者让孩子与托班的老师通电话,把自己在新园的表现告诉老师,托班老师也可以鼓励孩子勇敢适应新环境。总之,让孩子接受现实,虽然我们已经转园,可是老师和同伴的友谊一直都在,从而让孩子获得满足和温暖。与此同时,妈妈也要让孩子与新园的小朋友多在一起玩,周末一起亲子活动,让她感受到新园同伴的善意,扩大交友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