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ICT)已经渗透到政府管理、企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等各个领域。高水平的ICT使用能够改变城市的活动,并促进了不同城市之间或同一城市内部人口、商品、知识、技术和资本的快速移动[1,2]。这一过程中,时间、空间及其相互关系都会发生新的变化,流空间将成为区域、城市以及居民活动的主要载体[1],且受居民活动日益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更大的流动弹性。Mokhtarian等认为,ICT对居民活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迁居选择、工作安排和娱乐活动三个方面来表征[3]。其中,迁居活动是ICT作用的重点领域,通过影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信息水平,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在城市内部或城市间迁移[4-6]。一般来讲,住房价格、交通状况、家庭结构或生命周期、邻里环境及就业机会等被认为是驱动居民迁居的主要传统因素[7-15]。然而,ICT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一方面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在家办公,从而增加了其住房选择的弹性[5,16];另一方面,居民能够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有关空置房屋的信息(如价格、户型、房龄、服务设施、区位等),减少了住房选择的信息限制[17]。由此可见,不同于传统动机性因子,ICT能够通过改变居住迁移的过程或方式而促进住房空间的变化。 理论上来讲,学者已经证明了远程办公者比正常通勤者产生更远的搬迁距离,即他们更倾向于居住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区域[5,18-20],从而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散[4,6,18]。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信息渠道的选择(如房产网站、中介、报纸及广告、亲戚朋友介绍等)与居住迁移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效应。仅有的研究也只是关注不同信息渠道的选择及其对居民住房搜寻的影响。他们认为,相对于其他渠道,迁居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络搜寻住房信息,减少了信息获取障碍、导致更大的搜寻范围[17,21-23]。然而,ICT在住房搜寻过程中的使用是否带来了居住空间变化并不清晰,缺乏必要的实证研究。同时,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推进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步伐,集中在土地使用制度和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择居能力。出于对住房环境和家庭需求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脱离单位分配住房,并根据市场机制和自身条件进行较为理性的迁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城市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新开发区建设、外来人口集聚等影响,迁居活动已经成为城市生活的普遍现象[13]。因此,理清信息技术在具有高住房流动性的中国城市空间中的作用,对于信息时代城市居住空间规划、建设及管理具有较大的意义,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2 搜寻空间理论与信息渠道 住房搜寻是居住迁移的第一步。在访问空置房屋之前,购房者必须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搜索和选择有意向的住房[17]。地理学通常将信息渠道选择对住房搜寻行为的影响称为“意识空间”或“搜寻空间”[24,25],且可以用“锚点理论”和“距离衰减规律”进行解释。Huff认为,相对于工作地、学校、商业中心、医院、公交或地铁车站等,家在居民迁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锚点”[26]。即新空置房屋与居民当前住房距离越远,其被居民搜索和访问的可能性越小。因为居民倾向于搜索靠近当前住房的区域来保持其现有的生活模式、公共服务、社会交往及通勤成本等[27-29]。同时,由于自身对住房信息掌控的限制性,居民访问一个具体空置住房的可能性会随着与其当前生活区域距离的增加而减小[26,30-33]。换句话说,住房信息在迁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1],当家庭决定搬迁时,寻找与当前居住条件相似的邻里环境和发现空置房屋都与居民对住房信息的掌控程度有密切关系。 在前信息化时代,居民主要是从报纸、广告或宣传单、亲戚朋友的介绍及房产中介等渠道获取住房信息。Brown等指出报纸和广告提供了在较大区域内的低质量和不完全的住房信息,亲戚朋友介绍则提供了在较小范围内的详细和可靠的信息[34]。房产中介通常会向购房者介绍其周边邻里空置房信息,较少了解较远区域的房源[21,35]。学者研究表明,尽管报纸和广告会提供一定数量可用的住房信息,但是居民更信赖亲戚朋友介绍和中介信息获取渠道,其搜寻空间也受到了信息不完全的限制[17,21,35-38]。自从ICT的出现,住房信息获取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深刻影响着居民搜寻空间。一方面,居民可以直接从各类房产网站直接获取大量、全面、实时更新、低成本、可反馈的住房信息[21]。另一方面,房产中介也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其日常的经营和管理中,并提供给购房者更多的信息服务[39,40]。Chen等证实美国互联网的使用鼓励购房者搜寻远离他们上一个搜寻地点的住房,但是亲戚朋友介绍和其他渠道对搜寻空间并没有显著影响[22,23]。可以看出,住房信息获取技术的进步能够有效减少信息障碍和距离限制,改变购买者的动机和倾向,增加搜寻的弹性和强度,扩大了搜寻空间[17,21,40,41]。 但是,现有的研究注重迁居过程中信息渠道的选择及其对搜寻空间的影响,较少探讨信息渠道和居民迁居空间(最终住房选择空间)的关系,因此很难判定ICT影响下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趋势。仅有的代表性研究是2001年Palm等在《城市地理杂志》(Journal of Urban Geography)上发表的“居住迁移:互联网站信息对住房搜寻过程和空间选择模式的影响”。他们随机选择了美国Wake县1200个家庭样本,以迁居距离作为衡量迁居空间变化的指标,并借助统计分析发现:网站使用者并没有比非网站使用者(包括,房产中介、报纸、广告、亲戚朋友介绍)产生更远的平均迁居距离[21]。这与搜寻空间理论并不一致,即扩大了的搜寻空间更容易促进远距离迁移活动的产生。可能是因为,2001年美国迁居者相对较低的ICT使用水平(使用覆盖率和网站信息服务种类)。同时,他们也忽视了互联网在房产中介日常运营中的应用。依据搜寻空间理论,试图利用多变量分析方法来研究ICT快速发展和人口流动加速的中国城市迁居空间情况,并建立如下假设:信息渠道显著影响居民迁居距离,网络渠道使用者比传统渠道使用者更倾向于产生较远迁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