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16)21-0044-05 0 引言 连锁企业作为连锁供应链物流系统中的决策主体,其风险偏好程度对系统的各项指标和整体性能将产生重要影响。在不确定的风险环境下,大多研究假设供应链中成员企业是风险厌恶型或风险中性型的,很少考虑决策主体的风险偏好的变化对供应链系统决策与绩效的影响[1]。近年来,与决策主体风险偏好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的契约设计和协调优化问题上,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具有风险规避行为的风险厌恶类型企业[2,3]。在现有文献中,基于决策主体不同风险偏好视角下的供应链优化与协调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期望效用、均值—方差和风险价值模型进行风险度量[4,5]。在实际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企业的供应链物流系统总是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如供应风险、自身运营风险和市场需求风险。即使面对同样的风险环境,由于决策主体的风险偏好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决策行为,选择不同的决策方案,以此获得满足自身心理偏好的期望结果。 本文应用模糊可信性理论研究了连锁企业作为决策主体,在不同风险偏好下的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问题。决策主体的风险偏好既包括了风险厌恶、风险中性和风险追求三种典型类型,又涵盖了从风险厌恶到风险追求之间的任何一种风险偏好程度。揭示了决策主体风险偏好程度变化对连锁企业的采购量、配送量、物流系统配置以及整体绩效的影响。 1 符号说明与模型设定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以连锁企业为核心决策主体,包含多个供应商、多个城市配送中心和多个连锁门店的连锁物流系统。在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中,一项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识别主要成本动因,即在进行系统优化时要重点分析发生了哪些物流成本[6]。连锁企业作为核心决策者所要执行的决策是选择哪些供应商采购一种产品、经由哪些配送中心配送至具有需求的门店,使得连锁物流系统的总成本最小。考虑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供应能力,城市配送中心的处理能力和连锁门店的需求为模糊风险因素,研究考虑决策主体风险偏好下的连锁企业物流系统的设计与集成优化问题。 1.1 符号说明 参数:i表示供应商,i=1,2,…,I;k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1,2,…,K;l表示连锁门店,l=1,2,…,L;
表示供应商i的单位产品价格;
表示在供应商i的订货固定成本;
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运营启动成本,即固定成本;
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的单位库存持有成本,即变动成本;
表示供应商i将产品运输到城市配送中心k的单位运输成本;
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将产品配送到连锁门店l的单位配送成本;
表示供应商i的质量合格率;q表示连锁企业根据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质量合格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的连锁门店l的产品市场需求量;
表示供应商i的最大供应能力;
表示在供应商i的最小订货量;
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的处理能力;I表示可选择的供应商数量;P表示城市配送中心的启用数量。 决策变量:
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在供应商i处的产品采购数量;
表示城市配送中心k向连锁门店l的产品配送数量;
:0~1变量,连锁企业在供应商i处采购为1,否则等于0;
:0~1变量,城市配送中心k运营启动为1,否则为0;
:0~1变量,城市配送中心k为门店l提供配送服务为1,否则为0。 1.2 模型设定
式(1)为最小化连锁物流系统总成本目标,包含六项成本:第一项为连锁企业的采购成本,第二项为供应商选择成本,第三项为城市配送中心运营的变动成本,第四项为城市配送中心运营的固定成本,第五项为供应商将产品运输到城市配送中心的运输成本,第六项为城市配送中心将产品运送到连锁门店的配送成本;式(2)为要求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约束,多个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要满足连锁企业的总体产品质量要求;式(3)为供应商自身的供应能力约束,在选择某一供应商的前提下,供应商所能提供的最大产品数量不大于其供应能力;式(4)为城市配送中心的仓储能力约束,城市配送中心能够中转储存的产品数量不超过为此类产品预设的最大库存水平;式(5)为满足连锁门店的产品需求量约束,城市配送中心的产品配送数量要满足连锁门店的产品需求数量;式(6)为供应商选择数量约束,连锁企业在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价格、质量和供应能力风险后的选择供应商上限数量;式(7)为最低订货量约束,连锁企业在已选的供应商处订购产品的最低数量;式(8)为城市配送中心产品数量平衡约束,供应商与城市配送中心之间的产品运输数量等于城市配送中心与连锁门店之间的产品配送数量;式(9)为城市配送中心启用数量约束,多个配送中心为此类产品服务所启用的最大数量;式(10)和式(11)为城市配送中心为连锁门店服务的单源配送约束,即一个城市配送中心只能为一个连锁门店配送,而一个连锁门店可由多个城市配送中心为其配送;式(12)为连锁物流系统决策变量取值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