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型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案例屡见不鲜,例如“中国北车”与“中国南车”吸收合并为“中国中车”等。目前,这种“央企合并潮”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认为,国有企业扩大业务规模和行业集中度,有助于弱化中国同类型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但是,企业的规模扩张和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否真正能够使企业实现技术资源和研发力量的共享,避免重复的研发投入并加快新产品开发的速度,最终在整体上提高产业(企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创新与企业规模及市场结构之间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Schumpeter熊彼得(1942)的思路展开的,Aghion et al.(2005)在熊彼得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创新行为,并进而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在中国,有许多经验研究发现:企业创新与企业规模、企业创新与市场竞争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十分显著,适当的企业规模和一定程度的市场竞争有利于企业创新(高良谋和李宇,2009)。需要指出的是,至今仍有以下两个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是,随着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企业创新和产业结构变迁因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如,技术、需求等)的冲击而发生的变化。二是,不同产业的创新所存在的差异性。例如,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就存在明显的不同,前者的创新大多以连续的产品或技术改良为主,而后者的创新往往是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也就是说,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系统地考察影响某个典型产业的企业的创新因素以及该因素的变化情况,对于正确认识特定产业中的企业创新行为及创新规律,进而制定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择属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A股上市公司2010-2014年的相关数据,考察企业规模、市场力量对企业创新的效应(贡献)。与倒U型假说不同,我们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呈现“∽型”关系,市场力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本文的发现所包含的政策建议是,在企业创新创业初期,小企业相对而言占有某些优势,保持充分的市场竞争能够有效激发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较大的企业规模可以有效分摊成本和分散风险,宜鼓励和支持市场结构向相对集中的方向发展;随着行业日趋成熟和不确定性的减少,政府在人为干预市场结构时务必保持警惕,应当尽量避免使企业在国内市场形成垄断,进而阻碍企业创新。 二、理论与假说 根据传统的企业创新理论,大型企业在规模经济、分散风险和融资渠道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大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保障其具有可持续的研发投入,因此大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Schumpeter,1942)。但是,Arrow(1962)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竞争市场比垄断市场能够产生更多的创新激励,大规模的企业和垄断的市场结构将阻碍企业创新。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创新与市场竞争的程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适度的竞争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过度的竞争则抑制企业创新(Aghion et al.,2005)。 我们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主要是原始创新以及对一些重大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的创新,基本上都是属于全局性的、跳跃式的和革命性的“突破式创新”。而传统产业(工业企业)的创新大多属于局部的、连续的、改良性质的“渐进式创新”。据此,本文按照企业创新不同阶段的特点,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创新分为早期阶段(Ⅰ)、中期阶段(Ⅱ)和后期阶段(Ⅲ)。在企业创新的早期阶段,大量掌握了前沿技术的小企业纷纷涌入市场。但是,这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对于行业的发展以及自身的能力都不十分熟悉,需要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并且这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所面临的外部融资约束,制约了其规模的快速扩张(Cabral,1995)。在企业创新的中期阶段,随着行业的成熟和不确定性的减少,优势企业会不断扩大规模,逐步淘汰劣势企业,最终形成较为集中的市场结构(徐朝阳和周念利,2015)。在企业创新的后期阶段,少数几个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型企业控制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市场份额,这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垄断地位会不断地削弱其创新的激励,特别是当这些居于垄断地位的企业为国有企业时,将极有可能会利用其“国有身份”侵占创新资源(例如,政府的研发补贴)。图1概括地表示了企业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函数关系。 具体而言,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渠道(效应):一是,所谓的“熊彼得效应”(Schumpeterian Effect)。即,企业通过对市场的垄断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为企业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从而增强了企业大规模投入于研发的资金能力。对于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技术开发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极高的保密性要求,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的R&D投入不得不依赖自有资金,而企业的自有资金主要由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水平所决定,垄断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则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逃离竞争效应”(Escape Competition Effect)。即,企业为了逃离(避免)与产业内的其他企业进行竞争,通过创新来提高其产品(服务)的质量或者降低其产品的生产成本,竞争则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一种内在的激励(Angelmar,1985)。如果给定的技术机会、市场环境等条件不变,竞争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相互作用。企业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在不同结构类型产业的演化过程中,上述两种效应会不断地博弈而此消彼长,导致企业的竞争和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张杰等,2014)。本文认为,企业对市场一定程度的垄断是有利于企业创新的,但当企业对市场的垄断超过了某个临界值时,来自逃离竞争的效应可能完全被压抑,市场力量反而会抑制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