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而研发企业作为推动一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其生存状况与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但从现状来看,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据美国CHINA HRKEY研究中心2012年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白皮书》统计,中国企业平均生存时间约为3.6年,其中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为7-8年。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为30年,欧美企业的平均生存时间为40年。本文也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了1998-2007年期间建立的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生存年限,为4.1年,研发企业则为5年。上面的数据已经说明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风险,研发企业虽然能凭借技术创新获取更长的生存时间,但也没能避免巨大的退出风险,那么是哪些因素在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况呢? 国内外文献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回答。其中所有权结构(Baldwin等,2010)、创新行为(Fontana等,2008)、国际贸易(Wang,2013)等是学者关注较多的内容。而创新行为(鲍宗客,2016),能力积累与扩张行为(肖兴志等,2014),国际贸易(于娇等,2015)等是影响我国企业生存的主要因素。现有文献虽然对企业生存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但鲜有文献关注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生存状况的影响,而这两个因素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融资约束是指市场不完备引起的企业外源融资成本过高,从而使得企业投资机会得不到充分的资金支持,投资无法达到最优水平(Fazzari等,1988)。现有文献认为融资约束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制约企业投资扩张的主要障碍(Clsessens等,2006)。而政府补贴作为企业总利润的一部分,对企业生存发展存在显著的影响(Walle,1998),不但可以影响企业的生产率,也能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Bernini,2011)。可见融资约束与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另外研发投入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使得研发企业比非研发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Guiso,1998),且研发企业本身具有高风险特征,因此融资约束对这类企业应该有更为显著的影响。鉴于以上分析,本文将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是降低还是提高了研发企业的生存风险?政府补贴是否可以缓解融资约束,从而降低中国研发企业的生存风险?对于异质性企业是否存在差异? 与现有文献比,本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贡献:一是从企业生存的角度来探讨融资约束和政府补贴对研发企业的影响,丰富了相关文献。二是探讨政府补贴与融资约束的交互作用,国外的研究认为政府补贴可以产生认证效应,释放积极信号,对企业外部融资产生积极的影响,缓解融资约束(Takalo等,2010),但这一结论是否与中国的经验一致,本文将予以回答。三是本文还依据所有制和是否出口进行了分样本检验。 本文余下部分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介绍样本数据和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与说明;第三部分为实证分析,分为初步的检验、基本估计结果、政府补贴强度的检验、企业异质性检验以及稳健性检验;第四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启示。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统计对象涵盖了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统计单位为企业法人。其中“工业”统计口径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门类,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样本总量的90%以上。该数据库包含了反映企业基本情况和财务情况的微观层面的企业信息,例如:法人代码、企业名称、开业年份、职工人数、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研究开发费用等一百多个指标。 本文选取1998-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制造业企业作为样本,参考聂辉华等(2012)的做法,数据合并为面板数据。然后剔除职工人数小于8人,总资产小于流动资产,总资产小于固定资产净值,累计折旧小于当期折旧的观测值。本文以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因此,我们剔除了“采掘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相关行业,保留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属于制造业的13-42类。这里,由于中国在2003年实施了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以我们依据新标准对1998-2002年的行业代码进行了重新调整。 另外,本文还进行了以下处理:(1)删失数据(Censored data)处理。生存分析中存在左删失和右删失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研究的是1998-2007年连续存在的企业的生存状况,那么1998年之前成立的企业到我们的观测区间的生存状况未知,因此存在左删失问题,因此,本文的分析中剔除了1998年之前已经存在的企业样本。而如果企业在2007年仍未退出市场,那么企业2007年以后的生存状态我们是无法观测的,则存在右删失问题,而生存分析中已经考虑了右删失的问题。(2)企业生存时间的界定。生存分析中要设定企业生存时间,本文借鉴Namini等(2013)的方法将企业生存时间定义为企业i第一次在数据库中出现到企业退出所经历的时间,若企业i在第t年存在,但在第t+1年消失则视为退出市场。(3)非连续样本的处理。数据中有企业出现年份不连续,即i企业t年存在,而t+1年不在,在往后的年份中又出现。这类样本出现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统计的是规模以上企业,有些企业的规模不是每年都达到了这一统计标准;二是企业信息存在更迭,数据中部分企业基本信息有变更情况,如企业名称等。为了排除这类非连续企业对实证分析的干扰,我们对此类样本予以剔除。(4)研发企业的界定,本文参考逯宇铎等(2014)的做法,依据新产品产值来确定研发企业样本。我们认为与新产品产值为零的企业相比,新产品产值大于零的企业有更强度研发意识和能力,因此在本文中如果企业在1998-2007年之间有某一年新产品产值大于零,则认为该企业为研发企业,由于本文只分析研发制造业企业的生存问题,因此,只保留符合以上定义的制造业企业。经过以上处理我们最终得到,1998-2007年间成立的32600家研发制造业企业样本,总共122172个观测值。另外,我们还对主要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