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人员参与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作者简介:
岑皓,天津外国语大学;董雅玲,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贾宁,天津大学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F1011
分类名称:财务与会计导刊(实务版)
复印期号:201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不断变化和快速增长的经济活动规模,高校的经济管理工作明显滞后,没有跟上市场机制转变的步伐。高校基建项目造价普遍存在着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加强高校基建工程的经济管理迫在眉睫。内部审计作为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手段,受到国内外高校领导的重视,几乎所有高校都制定了内部审计的有关规定和管理方法,国内外学者和专业人员对此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在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众多高校几乎都认为审计工作只是审计部门的事务,应由审计部门监督基建部门、施工单位、安装单位等的行为。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专业类别多、施工条件复杂等原因,审计人员难以做到全过程跟踪审计,常以事后审计为主,这造成了审计结果偏离真实情况而影响审计质量,人为加大了审计风险。通常,基建人员(指高校基建部门人员)不但要收集和提供工程审计资料,还需为审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但实际工作中,基建人员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甚至遭排斥,内部审计常被定义为单纯审计部门的经济行为,这无疑造成了审计工作的不准确性。在高校,内部审计应是一项审计部门和基建部门有效融合的经济管理工作,按照“四步走”原则:前期准备和施工阶段,基建部门和审计部门全程参与建设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后,施工或安装单位将编制的工程结算书先送基建项目管理部门初审,再送到审计部门进行复审;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保持和基建部门沟通,确定不确定项;审计部门审计结束后,再次提交基建部门进行核实,双方共同确认审核报告。因此,基建人员全过程参与内部审计工作,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因而有必要对基建人员参与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展开研究。

       二、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制度不完善,忽视基建部门作用 通过对国内50家高校审计部门网页进行调查,了解到这些高校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情况,针对制度是否强调与基建部门参与基建工程内部审计这一方面,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50所高校中审计制度强调基建部门参与内部审计的只有11所,占22%,这表明,绝大部分高校审计制度忽视了基建部门的作用,作为获取第一手工程审计资料的基建人员没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在非211高校显得更为突出。八成左右的高校都没有实行基建部门初审和终审核实的工作机制,直接由审计部门进行审查,出具审计结论并按此支付费用。高校规章制度不完善,给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

       (二)审计人员缺乏基建知识,与基建人员缺少沟通 高校基建工程类型复杂,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基建专业水准。但目前高校的审计人员,大多是财务或会计方面的审计人员,经过简单的基建工程审计培训,甚至是没有参加任何培训,直接从事工程审计工作,这就导致审计人员很难较深入地掌握基建专业知识,降低审计质量。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委托会计事务所审计招标规范》指出,在工程结算审计中,人员配备权重范围为20%~30%,相关工作经验权重范围为15%~25%,具有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是可控的关键因素,应引起足够重视。通常,审计部门和基建部门被定义为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部分审计人员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监督基建部门的管理行为,不屑“不耻下问”。审计人员和基建人员产生分歧、争执之事也时有发生,双方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审计人员好面子,不愿向基建人员咨询基建专业问题,与基建人员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这也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事前事中审计不够,过度依赖基建人员提供资料 目前高校多数为事后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起决定作用的事前事中审计参与不够。很多审计人员都认为前期准备和施工验收属于基建部门的工作,与审计部门没有关系,基建人员应为其提供内部审计所需的工程资料。这种过度依赖基建人员的非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模式仍然停留在竣工结算和财务决算审计的基础上,未参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变更等环节。这种事后审计的模式有较大局限性,审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建人员人员的管理水平、专业水平,自身难以对基建工程前期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确定下来的、对造价有重要影响的事项进行有效的控制,容易给施工单位在结算时有空可钻,从而影响工程造价的真实性,给审计工作留下隐患,增大审计风险。

       三、基建人员在高校基建工程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一)收集和提供工程审计资料 工程审计资料通常由基建部门和施工单位提供。在实际工作中,施工单位一般将资料直接交给基建部门,再由基建部门转交给审计部门。通常,审计部门在实施审计前,向基建部门列一清单,要求基建人员按清单目录收集资料,并按要求将资料整理后提供给审计人员。因此,基建人员是工程审计资料的最有力提供者,很多高校往往是唯一提供者,其资料收集的好坏直接影响审计质量。具体而言,工程审计资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前期准备资料,即事前资料。二是施工阶段资料,即事中资料。施工阶段的资料最为繁琐,也最为关键,对审计结果的影响最大。三是竣工验收阶段资料,即事后资料。该阶段资料是基建工程审计人员所能获取到的最后资料,对当前仍采用事后审计的高校尤为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