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律能力,轻松适应小学生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学前教育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V2
分类名称:家庭教育导读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完全是“零基础”入学,之前没有学拼音,没有学加减法,没有学英语。刚入小学时,女儿的确有点焦虑,回家后问我:“妈妈,为什么老师刚一提问题,小朋友都会啊?”“妈妈,小朋友笑话我,说这些学前班都学过了还不会。什么叫学前班呀?”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从未对女儿刚开始的“不会”焦虑过,我预料她可能会有一个短暂的适应期,但她完全具备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

      果然,大约两个月后,我和班主任交流时,她说:“这个孩子特别明白,纪律特别好,上课的时候知道认真听讲,下课和中午的时候知道要做哪些事。”科任老师也说:“作业我都不用检查她的,我知道她能做好!”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女儿有良好的自律习惯和能力。

      自律能力的培养为什么重要?

      自律就是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学习其实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孩子入小学后,面临着生活、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而自律能力则与入学适应密切相关。

      自律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小学生活。孩子刚上小学,经常会出现自律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上课时爱摆弄自己的物品,不能认真听讲;下课后明知道要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却赶紧出去玩,不遵守班级规则等。但是自律的孩子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也会更快适应小学生活。

      自律的孩子学习效率高。上小学后,很多时间都需要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如课间、中午休息时间等。小学一年级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有的学生写作业速度很快,十几分钟课堂作业就能完成,但有的孩子却几十分钟都完不成。做得慢的孩子大多数不是因为不会,而是边做边玩,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能够自觉控制自己行为和情绪的孩子,不易受其他事情的干扰,因此学习效率也更高。

      自律的孩子有良好的同伴关系。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无疑会在与同伴交往中更受欢迎。如果孩子的行为常常需要老师的提醒,势必会影响他在班级群体中的地位,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学前阶段的孩子其实还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律,自律能力的养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微小的事情开始培养。

      ·变“父母的责令”为“和孩子一起商量规则”

      现在,电子产品盛行,纷繁多样的动画、不断晋级的游戏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但是我们做父母的肯定不希望孩子在电子产品上花太多时间,担心孩子的眼睛受到伤害,担心孩子长时间坐着不动而影响健康等,因此常常会一遍遍地提醒,甚至会直接把电子产品抢过来,但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我女儿也爱玩电子产品。家里刚买ipad的时候,女儿也是沉迷于里面的游戏和动画。我们设密码、把ipad藏起来的招数都用过,但越是这样,孩子越觉得难得玩一回,因此每次玩的时候都很难停下来。我们也意识到,靠父母的责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在和女儿讲清楚过多玩电子产品的利害关系之后,和她一起制定了“玩ipad守则”,包括:每天看20分钟的时间,由她自己设定闹钟提醒;ipad里的游戏不能超过3个,如果超过必须删除;必须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玩。由于是女儿参与制定的规则,所以她能够比较自觉地遵守,慢慢地,规则变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其他一些规则,比如出去玩多长时间回家,看电视多长时间就要关掉,逛超市前商量好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零食和玩具等。

      讨论和制定规则之后,还要看孩子对规则的执行情况,并一以贯之地进行要求,避免出现孩子明明知道该怎么做却不实施的情况。孩子理解规则、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就能逐步养成自我控制、做事有序的习惯。

      ·变“父母的安排、检查”为“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

      信任是亲子间良好互动的基础,如果成人总是带着“我不提醒他,他就不做”的心态,就不会对孩子有积极的期许,孩子也逐渐习惯于这种“被支配”的生活,什么事情直到父母提醒之后才做,否则就不做。

      父母有时可能并非不信任孩子,只是包办代替过多、呵护过多。一次,女儿在无所事事的时候,对我说:“妈妈,你来安排我吧!”女儿的话让我吃惊和反思,我意识到自己过多的呵护和包办代替,已经限制了孩子自主做事能力的发展。改变先从父母的行为开始。于是,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女儿的自主做事能力。从幼儿园大班起,我们和女儿一起做时间规划,先把放学后至睡觉前可支配的时间计算出来,一起制作一个作息时间表,一起讨论做某件事情大约需要多少时间,比如吃饭的时间、玩的时间、讲故事的时间,同时培养孩子“把最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的意识。这种时间规划意识在女儿入小学后产生了效果,女儿现在放学后养成了回家先做作业的习惯,做完作业、吃完晚饭后再安排练琴、读书、出去玩耍。我们不会催促她,她也不会慌乱地补做作业,放学后的生活很有序。

      为增强孩子的任务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感。但是我们在让孩子做选择时要注意:一是难度要适中;二是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余地;三是孩子一旦做出了选择,就要接受并依从他的决定,并且让他体验自己选择的结果,使孩子学会做出负责任的选择,逐步学会自律、自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