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在公元397年的北非希波城,晋牧未久的主教奥古斯丁充满激情地回忆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①洋洋洒洒地写成了《忏悔录》这部名著。尽管《忏悔录》的前九卷常常被视为作者的“自传”,但其谋篇布局与详略安排却经常脱出自传类作品的套路。该书的卷二,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群孩童“偷梨”的故事絮絮叨叨,占据了超过半卷的篇幅,②显得“小题大做”;作者的家世与“阶级成分”很容易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却一笔带过。 本文的目标是以《忏悔录》为中心,结合波西第乌斯(Possidius)的《圣奥古斯丁传》(Vita Sancti Augustini)③等其他史料,通过批判性地细读文本,重新评估奥古斯丁的家庭背景。诚然,由于史料的局限性,我们不可能准确估算出他的家族资产;但我们确实有理由相信,奥古斯丁本人在《忏悔录》中抛出的“普通市民”之说,只不过是一种基于特定文学目的的“最小化”文学呈现——与其相比,“最大化”的可能性更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一、“普通市民”叙事及其学术回响 在《忏悔录》卷二第3章中,作为“偷梨事件”的基本背景,奥古斯丁简略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状况。这几段话深受现代读者的关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支配了我们对于奥古斯丁家世的判断,因此值得照录如下: 就在那一年,我的学业中断了,我从邻城马都拉回来了。在那里我背井离乡,开始了文学与修辞的学习。那时家里正在为我准备到更远的迦太基去留学的费用。这是由于父亲的望子成龙,不是因为家中富有:他不过是塔加斯特城中一个普通市民。④ 那时谁不称道我那个父亲,说他不计较家庭的经济力量,肯担负儿子留学远地的费用?许多远为富裕的人家不肯为孩子作此打算。⑤ 我十六岁这一年,由于家中状况而停学,学业荒废无所事事,只和父母在一起……⑥ 按照《忏悔录》卷二第3章的叙事,读者很容易产生这样的认识:奥古斯丁家只不过是小城塔加斯特的“普通市民”(municipis…tenuis);由于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奥古斯丁曾在16岁那一年辍学在家,学业荒废。由于《忏悔录》的前四卷反复强调作者在青少年时代学业卓异,“由于家中状况”(ex necessitate domestica)而辍学的叙述自然更令人扼腕,很容易在读者心目中强化“家中并不富有”的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忏悔录》卷二的“普通市民”叙事并不是在奥古斯丁晋牧主教之后突兀产生的。早在写作《忏悔录》的10年之前,就在所谓的“米兰花园一幕”之后不久,奥古斯丁还在他的另一部著作《驳学园派》中多次谈到自己的家庭状况。为了拉拢老朋友罗玛尼亚努斯(Romanianus)追随自己背弃摩尼教、加入大公教会,奥古斯丁情深意切地回忆了多年以来罗玛尼亚努斯对自己的扶持与帮助: 当年我还是一个穷小子,为求学而离家在外。你接待了我,分享你的家宅与用度,更重要的是敞开了你的心扉。当我蒙受丧父之痛时,你的友谊安慰了我,你的指点鼓舞了我,你的势力帮助了我。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提供了恩惠与关系,分享了你的宅第,使我成为一个几乎像你自己那样出人头地的人物。当我重返迦太基谋求事业的更大发展时,我只向你一个人吐露了我的想法与希望,却不告诉我家里的任何人……你先是反对,后来却变成了支持,充分地显示了你的善意与分寸。你为我的出行准备了一切条件。可以说,是你为我的学业提供了摇篮,或者说是小窝。当我试图展翅高飞时,是你支持了我的起步。⑦ 按照字面意思阅读这段话,读者很有可能以为,奥古斯丁本来只是一个来自小地方的“穷小子”(adolescentulum pauperem),依靠富豪罗玛尼亚努斯的资助与庇护,才得以在大城市迦太基完成学业,进而展翅高飞。表面上,《驳学园派》的“穷小子”叙事是与《忏悔录》的“普通市民”叙事相当一致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两种表面一致的叙事,在奥古斯丁的门生波西第乌斯撰写的《圣奥古斯丁传》中,我们还可以听到另一种声音。 在这部圣人传的序言中,波西第乌斯表明,该书的写作目的就是讴歌奥古斯丁,从而服务于神圣的大公教会。⑧考虑到波西第乌斯是奥古斯丁的门生,他的《圣奥古斯丁传》自然需要妥善地处理好与具有一定“自传”性质的《忏悔录》的关系。波西第乌斯的办法是:他的《圣奥古斯丁传》不会详细叙述奥古斯丁本人在《忏悔录》中讲过的内容,尤其是他在“转变”之前的情况。⑨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在这部篇幅长达31章的圣人传中,只有第1-2章讲述了奥古斯丁在“《忏悔录》时期”的经历(即从奥古斯丁出生开始,一直到他在“转变”之后重返北非之前)。总体上看,这两章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与《忏悔录》的叙事相当合拍:奥古斯丁具有良好的古典文学背景,⑩在米兰受安布罗斯的影响而接受大公教会的信仰,由安布罗斯授洗,(11)决心献身于宗教生活,(12)等等。不过,在序言的结尾,波西第乌斯特意指出,奥古斯丁总是具有“圣洁的谦卑”(humilitatis sanctae),寻求的不是他自己的荣耀而是基督的荣耀。(13)紧接着,《圣奥古斯丁传》的正文第1章以这样一句话起首: 他出生在非洲行省的塔加斯特城,他的父母是基督徒,是“上等人”,属于市议员的阶级。(14) 值得注意的是,在介绍奥古斯丁的父母时,在如此短的句子中,《圣奥古斯丁传》与《忏悔录》的叙事具有实质性差异之处竟连续出现三次:“他的父母是基督徒”(parentibus…christianis),他们是“上等人”(honestis),“属于市议员的阶级”(de numero curialium)。与其相比,《忏悔录》的说法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时我、我的母亲和合家都已有信仰,只有父亲一人除外”;(15)“他[父亲]不过是塔加斯特城中一个普通市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