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825.81;P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5X(2016)05-0005-13 在西学东渐史上,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1610)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不仅在中国用汉语编写《天主实义》和《交友论》,阐释基督教神学和伦理思想,提出了对儒佛的独到分析;和徐光启译出《几何原本》前六卷,传送欧洲的天文学知识,给予中国人世界观和中国的历法改革以积极的影响;他还是西方音乐、绘画和钟表制作技术在中国最早的传送者。可以说,较为系统的西学在华传播是从利玛窦开始的。他真诚地为中华文明所吸引,所践行的“适应策略”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在明末较为系统介绍的西学中,利玛窦所译绘的世界地图特别引人注目。人类文明的发展,一般与语言、图形、文字和数字符号出现的程序相伴随。文化的沟通一般也经历类似的阶段,明末中西文化交流最初的图像符号,最具代表性的是利玛窦世界地图。地图是空间表述的主要形式,是一个时代反映地理、地貌及时代空间观的图形学,也是这个时代共同的空间记忆和想象,地图内所蕴涵的时代、环境和文化信息,往往具有超越语言的丰富内涵。作为汉文世界中第一次展示的世界面貌,利氏世界地图包含着那一时代欧洲文化的丰富信息,也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的知识点。该图见之于明确文字记载的版本多达十余种,包括其自刻、他人翻刻、摹绘版,盗印版尚无法全数统计;就形式而言,除木刻本外,还有彩绘绢本。该图的影响还波及朝鲜和日本,在东亚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关于该图目前已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黄时鉴、龚缨晏著《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一书。该书是迄今关于利氏世界地图的绘制、刊刻、摹绘、流传和收藏的最为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讨论绘制和刊行,中编讨论源流与影响,下编为文献整理,包括利玛窦世界地图上的论说序跋题识全文、《坤舆万国全图》地名通检、研究文献目录,附录各种地图画像73幅,堪称利氏世界地图研究的百科全书。利氏世界地图在华传播有二度本土化的过程,一是利氏世界地图绘制过程中,将西文地图处理成汉文,完成了中文世界地图的首度本土化;二是中国人的本土化处理,冯应京、章潢、王在晋、熊明遇、熊人霖等所进行的摹绘刊刻中所显示的二度本土化。本文拟在前人研究①的基础上,就利氏世界地图的刊刻与传播及其本土化处理,提出若干想法,以就正于方家。 一、拓荒之旅与地图摹绘 1578年3月24日,利玛窦与罗明坚等14人乘“圣路易号”船,携带有西文地图和地图集东渡,经印度果阿、交趾支那的艰难行程,于1582年8月7日抵达澳门,同年他们就开始实施进入中国和深入内地的拓荒之旅。而世界地图的摹绘,伴随着1582年利玛窦定居肇庆,以及之后经韶州、南昌、南京而进入北京的整个过程。16世纪是航海探险的世纪,也是欧洲地理学勃兴的世纪,在中国也是广泛使用地图文献的世纪,利玛窦正是认识到了明代士大夫对地图的特殊兴趣,因此,伴随其在中国大陆空间上的每一次再推进,都同时进行着各种世界地图版本的刻印,可以说,利玛窦在中国士人中的学术形象首先是靠汉文世界地图的绘制建立起来的。从1584年至1603年的20年间,利玛窦多次编绘中文版世界地图,笔者根据利玛窦世界地图刊刻和传播的实况,将其版本分为《大瀛全图》与《山海舆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两仪玄览图》三个系列以及木刻本、彩绘绢本两种形式。 1.《大瀛全图》与修订版《山海舆地图》系列 中文世界地图中最早的版本,也是所有版本之母本的《山海舆地图》,是在当时广东西江走廊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肇庆刊刻的。该图在不同的文献上有不同的名称,新近的考证认为,这一中文版世界地图最初是以《大瀛全图》的名称面世的②,《大瀛全图》的命名者可能是肇庆知府王泮;这一系列的修订本后来在广东、南京、苏州翻刻时,或有《山海舆地全图》、《山海舆地图》、《舆地山海全图》、《万国坤舆图》、《舆地总图》等不同的名称③,表明利玛窦最初也无法确定究竟以“大瀛”、“山海舆地”,还是“舆地山海”的中文名词,更能准确地表示“世界”的含义。有的学者认为此图原作主要是依据原籍德国的比利时著名地图学家奥代理(Abraham Ortelius,1527—1598,又译奥尔特利尤斯)的《地球大观》绘制的④。可惜利玛窦世界地图初版《大瀛全图》原本已佚,《山海舆地图》等早期的刻本也很难找到确切的摹本,因此关于该图的最早面貌至今仍是一个谜。 1595年至1598年利玛窦活动在南昌,期间他还绘制过若干世界地图,但原图均未保存下来。1598年,利玛窦离开南昌去北京,路过南京时,见到有《山海舆地图》的苏州石刻拓本,这是应天巡抚赵可怀从镇江知府王应麟处所得,心生奇慕,于万历二十三至二十六年间(1595—1598)命人摹绘刻石的,赵可怀还为之写有一跋,“赞扬备至”,并将刻本送给南京的王忠铭尚书。1600年利玛窦在南京吏部主事吴中明的要求下增订《山海舆地全图》,吴中明将这幅世界地图挂在自己的官邸,让众人观赏,还雇了专门的刻工,用公费镌石复制,精工细作,并撰序予以高度赞扬。这幅题为《山海舆地全图》的修订版由南京发行到中国其他各地,甚至流传到澳门和日本。原图虽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我们可以在冯应京《月令广义》、王圻《三才图会》中见到该版的摹刻本,冯应京《月令广义》系改绘吴中明1598年在南京刊刻的《山海舆地全图》、1613年刊刻的章潢《图书编》一书中《舆地山海全图》的摹本。1602年利玛窦进入北京,定居首都。在我们所知的利玛窦十余种世界地图的原刻、翻刻和摹本中,目前保存下来的原本是1602年在北京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和1603年的《两仪玄览图》。